《再和十首》
时间: 2024-09-19 20:56:25
涧草岩花日日开,江南秋尽似春回。
旋开还落无人顾,惟有山蜂暖尚来。
江上孤城面面山,居人也自不曾闲。
蜂游蚁聚知何事,日夜长桥南北间。
城郭村墟共水云,槿篱竹屋映柴门。
隐居亦有高人在,岸帻无言倚钓轩。
一官疏散自疑仙,三考应成醉日千。
早病固须闲地著,多忧长被达人怜。
养生尤复要功圆,溜滴南溪石自穿。
近见牢山陈道士,微言约我更三年。
〈牢山陈道士瑛近过此,叩之,竟无所云,约三年当再见。
〉张公诗社见公名,〈公昔与张伯达为唱和之友。
白首山城叹不平。
坐客要闻新乐府,应须湓口琵琶声。
〉高情日与故山期,鸿鹄谁言也倦飞。
且听渔人强哺啜,坐中羁客畏公归。
天为多才故欲禁,府门摧落涨江深。
鼎新翠壁排精铁,涌出飞楼直百金。
楼上青山绕四垂,画桥百步引朱扉。
落成当与公同上,一看长江白练微。
歌舞留宾意自多,华灯数问夜如何。
白头病客无才思,惯卧茅檐长薜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和十首》
作者:苏辙
涧草岩花日日开,江南秋尽似春回。
旋开还落无人顾,惟有山蜂暖尚来。
江上孤城面面山,居人也自不曾闲。
蜂游蚁聚知何事,日夜长桥南北间。
城郭村墟共水云,槿篱竹屋映柴门。
隐居亦有高人在,岸帻无言倚钓轩。
一官疏散自疑仙,三考应成醉日千。
早病固须闲地著,多忧长被达人怜。
养生尤复要功圆,溜滴南溪石自穿。
近见牢山陈道士,微言约我更三年。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涧水旁的草与岩石间的花儿日日盛开,尽管秋天已至,仿佛春天重临。花开花落,似乎无人问津,只有山中的蜜蜂依然温暖地飞来。江边的孤城与高山相对,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未曾闲暇。蜜蜂在飞舞,蚂蚁在聚集,不知它们在忙些什么,日日夜夜长桥南北穿梭。城郭与乡村共处于水云之间,槿花篱笆和竹屋映衬着柴门。隐居的人中也有高人,静静倚靠在钓鱼的轩台上。身居官位的人疏散,与仙人相疑;三次的科举应能成就千日醉生梦死。早生的病让人不得不在闲地上等待,多愁善感的心情常常得到达人的怜悯。养生更需要功夫,溪水滴落在石头上慢慢穿透。最近见到牢山的陈道士,他轻声约我再见三年。
注释
- 涧草:山涧里的草。
- 岩花:岩石上的花。
- 山蜂:山中的蜜蜂,象征自然的生机。
- 隐居:隐居生活,表示一种逃避世俗的态度。
- 岸帻:岸边戴着帽子的人,暗指隐士。
- 三考:指三次科举考试。
- 牢山陈道士:具体指某位隐士或道士,象征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政治、哲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尤其以诗词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辙隐居之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世事的淡泊,及对高人隐士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再和十首》是一首以自然景色和个人感悟为主题的诗。首联以涧草、岩花的意象,描绘了江南特有的秋冬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全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自然之美的描写,也有人生哲理的探讨。苏辙通过对花草、蜂蚁的细致观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隐士的形象,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另外,诗中提到的“养生”与“隐居”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方式的思考,尤其是在朝堂争斗与个人理想之间的抉择。诗的末尾提到的“牢山陈道士”,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是对理想之境的向往。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展现了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深思的余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涧草岩花日日开:描绘自然的生机。
- 江南秋尽似春回:表现季节的交替,秋天的结束似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 旋开还落无人顾:花开花落,似乎无人关心,反映一种孤独感。
- 惟有山蜂暖尚来:只有山中的蜜蜂还在温暖地飞舞,象征生命的活力。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无人顾”,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城郭村墟共水云”,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淡泊,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蜂: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温暖。
- 隐士:象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世俗生活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蜂”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生命的活力
- C. 秋天的结束
答案:B
-
“涧草岩花日日开”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生机与希望
- C. 忧伤
答案:B
-
苏辙在诗中隐喻了什么关于官场的态度?
- A. 渴望权力
- B. 对官场的失望与放弃
- C. 积极向上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苏辙与王维的隐逸诗,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苏辙则更倾向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对苏辙及其作品的分析。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古诗词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