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秘监过城南陈亦颜读书楼》

时间: 2025-01-08 02:35:57

轩冕浮夸不系情,山林清奥可逃名。

如何结屋依庐阜,又却移家近玉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轩冕浮夸不系情,山林清奥可逃名。如何结屋依庐阜,又却移家近玉京。

白话文翻译:

身着华丽的官服,心中却不为浮夸所动,山林的清幽深邃可以让人忘却名声。为何要在庐山脚下建屋居住,却又搬家靠近繁华的京城。

注释:

  • 轩冕:古代官员的服饰,代指官位或官场生活。
  • 浮夸:虚浮夸大,这里指官场的虚荣和浮躁。
  • 不系情:不被情感所牵绊,指不为官场生活所动。
  • 山林清奥:山林的清幽深邃。
  • 逃名:逃避名声,追求隐逸。
  • 结屋:建屋居住。
  • 庐阜:庐山,位于今江西省。
  • 移家:搬家。
  • 玉京:古代对京城的雅称,这里指繁华的都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于官场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山林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都市的矛盾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在陪同范秘监游览城南陈亦颜的读书楼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繁华都市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官场生活的浮夸与山林的清幽,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轩冕浮夸不系情”直接点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一顾,而“山林清奥可逃名”则进一步强调了山林的清幽深邃可以让人忘却名声,追求内心的宁静。后两句“如何结屋依庐阜,又却移家近玉京”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向往山林的隐逸生活,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割舍对繁华都市的留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轩冕浮夸不系情:作者通过“轩冕”和“浮夸”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官场生活的虚荣和浮躁,而“不系情”则表明作者对此并不为所动,保持了内心的独立和清醒。
  2. 山林清奥可逃名:“山林清奥”形容山林的清幽深邃,“可逃名”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在山林中忘却世俗的名声,追求内心的宁静。
  3. 如何结屋依庐阜:“结屋”指建屋居住,“庐阜”指庐山,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在庐山脚下隐居的向往。
  4. 又却移家近玉京:“移家”指搬家,“玉京”指繁华的都城,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繁华都市的矛盾情感,一方面向往隐逸生活,另一方面又无法完全割舍对都市的留恋。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官场生活与山林隐逸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 象征:“轩冕”象征官场生活,“山林清奥”象征隐逸生活,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都市的矛盾情感。作者通过对比官场生活的浮夸与山林的清幽,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对于繁华都市的复杂情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轩冕:象征官场生活,体现了官场的虚荣和浮躁。
  • 山林清奥:象征隐逸生活,体现了山林的清幽深邃和内心的宁静。
  • 庐阜:象征隐居之地,体现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玉京:象征繁华都市,体现了作者对于都市的矛盾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轩冕浮夸不系情”中的“轩冕”指的是什么? A. 官位或官场生活 B. 山林的清幽 C. 隐逸生活 D. 繁华都市

  2. 诗中“山林清奥可逃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向往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华都市的留恋 D. 对山林的厌恶

  3. 诗中“如何结屋依庐阜”中的“庐阜”指的是什么地方? A. 京城 B. 庐山 C. 山林 D. 官场

  4. 诗中“又却移家近玉京”中的“玉京”指的是什么? A. 官场 B. 山林 C. 京城 D. 隐居之地

答案:1. A 2. B 3. B 4.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林的清幽和隐逸生活的宁静。

诗词对比:

  • 王炎的《从范秘监过城南陈亦颜读书楼》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炎的诗中还包含了对于繁华都市的矛盾情感,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加纯粹地表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多首诗作,可以与王炎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 《王维诗选》:收录了王维的多首诗作,可以与王炎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