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怨》
时间: 2025-01-14 13:13: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妇怨》 ——孟郊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
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
路尘如得风,得上君车轮。
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
中门逾有时,渔阳长在眼。
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白话文翻译:
良人昨天离去,明月又再次显得不圆。
分别时我们都有泪水,洒落在青楼前。
你的泪水湿透了我的罗巾,而我的泪水满溢在路尘。
这罗巾长在手中,今天得以伴随我的身影。
路上的尘土如同风一般,飘扬在你的车轮上。
渔阳的路有千里之遥,却近似我家中大门的限度。
从大门出去又需要时日,渔阳却在我眼前长存。
我生在绿罗帐下,不知渔阳之路。
良人自戍卫回来,夜夜在梦中相见。
注释:
- 良人:指丈夫或爱人。
- 明月又不圆:月亮未满,隐喻思念与离别的哀伤。
- 青楼:指妓院,象征离别的场所。
- 君泪濡罗巾:指丈夫的泪水湿透她的手帕,表达分离时的哀伤。
- 路尘满:形容因离别而泪流满面的情景。
- 渔阳:地名,可能指的是边远的地方,象征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天台,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因其作品多关注底层生活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征妇怨》写于战乱时期,社会动荡使得许多女性不得不与丈夫离别,生离死别的情感在诗中得到深刻表达。诗作通过女方的视角展现了对丈夫的思念和对离别的哀伤。
诗歌鉴赏:
《征妇怨》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离别带来的深切忧伤。开篇即以“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引入,紧接着以自然景象映衬人心的孤独。这种以月亮隐喻人的情感变化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厚。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出女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每一句都透出浓厚的离愁,尤其是“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令人感受到泪水的交融与共鸣,更加突显了分离的痛苦。接下来的“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不仅表现了对丈夫的思念,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渔阳千里道,近如中门限”描绘了距离与思念的矛盾,虽然地理上千里之遥,但心却紧紧相连。最后以“夜夜梦中到”收尾,诗人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无论身处何地,爱情永驻心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良人昨日去”表达了离别的急迫与突然。
- “明月又不圆”利用月亮的缺失象征情感的缺憾。
- “别时各有泪”展现了分别的痛苦。
- “零落青楼前”描绘了分离的场景,增加了悲凉氛围。
- “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用泪水比喻情感的深切,表现出两者的情感纠葛。
- “罗巾长在手,今得随妾身”反映了对过去的怀念与依恋。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和排比,如“君泪濡罗巾,妾泪满路尘”,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路尘如得风”,形象地表现了思念的无尽与飘渺。
- 拟人手法,使得月亮与尘土更具情感。
-
主题思想:
-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深切思念,表现了爱人之间浓厚的情感与对未来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明月:象征情感的完整与缺失,寓意思念和孤独。
- 罗巾:代表着爱的信物与情感的寄托。
- 路尘:暗示着人生的旅途与情感的纷扰。
- 渔阳: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思念的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良人昨日去”的意思是什么?
- A. 爱人回家
- B. 爱人离开
- C. 爱人去旅行
-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思念与孤独
- C. 欢乐
-
“君泪濡罗巾”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开心
- C. 伤感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之涣
- 《春宵一刻值千金》——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李白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孟郊则是对爱人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