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
时间: 2025-01-19 20:15: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
江淮流落岂关天,
禁省相望亦偶然。
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
白发苍颜五十三,
家人强遣试春衫。
朝回两袖天香满,
头上银幡笑阿咸。
当年踏月走东风,
坐看春闱锁醉翁。
白发门生几人在,却将新句调儿童。
白话文翻译:
江淮之间的漂泊与天命无关,禁省的相望也是偶然的缘分。虽然新年将至,我们却未能相见,这身体应该坐在田间而不归家。已到五十三岁,白发苍苍,家人强迫我试穿春装。早上回家,两袖香气满溢,头上银发在笑着阿咸(即“阿兄”)。当年我踏月而行,迎着东风,坐看春闱(科举考试)如醉的老翁。如今白发苍苍,门下的学生又有几人?却仍将新句调给孩子们。
注释:
- 禁省:指的是官府的禁地,暗示诗人身为官员的身份。
- 阿咸:指亲近的称谓,表示对兄弟的亲切。
- 春衫:春天穿的衣服,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春闱:指春天的科举考试,古代文人的重要事件。
- 醉翁:指陶渊明,寓意陶醉于自然与诗酒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情感深厚、意境开阔著称,常反映个人的生活境遇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至元旦之际,正值新年之时,诗人因身在官场,无法与家人团聚,感慨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
诗歌鉴赏: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三首》是苏轼在新年之际写给弟弟的诗,诗中充满了对家庭、人生和岁月的思考。开篇便以对江淮的漂泊感慨,表明了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距离与无奈。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白发苍颜五十三”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诗人用自谦的方式表达了对年岁增长的无奈与感伤。
接着,诗人回忆起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期待,尽管自己已年长,但仍被要求试穿春装,这不仅是家人对他的期盼,也是对生活的热忱。随后,诗人用“朝回两袖天香满”来描绘自己在外的风光与成就,暗含着对过去辉煌岁月的追忆。
最后,诗中的“白发门生几人在”则引发对未来的思考,诗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带走了许多东西,门下的学生又有几人能继承自己的文采?这不仅是对自我的反思,也是对后继者的期望与担忧。整首诗语言朴实却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邃理解和对亲情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淮流落岂关天:江淮之间的漂泊与命运无关,表示对人生际遇的无奈。
- 禁省相望亦偶然:在官场中与人相望也是偶然的缘分,反映了一种无奈的孤独感。
- 等是新年未相见,此身应坐不归田:即使是新年未见面,自己应在田间归隐,渴望自由。
- 白发苍颜五十三:自述年过五十,白发斑白,感慨时光流逝。
- 家人强遣试春衫:家人催促自己试穿春装,暗示对生活的期盼。
- 朝回两袖天香满:形象地描绘诗人早上回家时的自信与成就感。
- 头上银幡笑阿咸:头上银白的发如同银幡,亲切地称呼兄弟。
- 当年踏月走东风:回忆年轻时的豪情与理想,充满青春的活力。
- 坐看春闱锁醉翁:对往年科举的回忆,感慨时光的变迁。
- 白发门生几人在:感叹白发苍苍之时,门下的学生已经不多。
- 却将新句调儿童:对年轻人的期望,寄予新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发苍颜”与“朝回两袖”,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银幡”形容白发,生动形象。
- 排比:通过“坐看春闱锁醉翁”描述过去的记忆,增强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以及对家庭的思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许,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淮:象征漂泊与无奈。
- 白发:代表年老与时间的无情。
- 春衫: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 春闱:代表着科举与求知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禁省”指的是什么?
- A. 官府的禁地
- B. 自然景观
- C. 家庭住所
-
诗中“白发苍颜五十三”表达了什么?
- A. 年轻的活力
- B. 对年岁增长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希望
-
“朝回两袖天香满”意指?
- A. 成就与自信
- B. 失落与孤独
- C. 家庭的支持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除夜作》:陆游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与苏轼的这首诗都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更侧重自然与人的和谐,而苏轼则注重个人经历与情感的表达。两者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