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少憎烦是读书,方登课室气难舒。
先生台上摇唇舌,弟子桌间描犬猪。
两耳似闻蜂鼓翅,一心只记鸟衔鱼。
但俟放学铃声作,云散天开风雨除。
白话文翻译:
年少时总是厌烦读书,刚走进课堂心情难以舒畅。
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在课桌上随意乱画。
耳边似乎听见蜜蜂的翅膀在嗡嗡作响,心中只记得鸟儿衔着鱼儿。
只待放学的铃声响起,乌云散去,天晴风雨也都消除了。
注释:
- 憎烦:厌恶、烦恼。
- 方登课室:刚刚走进教室。
- 摇唇舌:形容老师在讲课时口才流利。
- 描犬猪:形容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涂鸦,可能画的是狗和猪。
- 蜂鼓翅:形容蜜蜂振动翅膀的声音,表示耳边的嘈杂。
- 鸟衔鱼:指鸟儿叼着鱼的情景,可能寓意着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无心关注。
- 云散天开:形容放学后的晴朗天气,象征着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振家,生于20世纪,著名当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其作品常常反映生活的点滴,关注社会和人文现象。
创作背景:
《忆少年》创作于陈振家对自己少年时代的回忆,诗中表达了对课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此时正值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年轻一代对传统教育形式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对自由与探索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忆少年》这首诗通过对课堂生活的回忆,准确地捕捉到少年时代的烦恼与渴望。诗的开篇便以“憎烦”二字点明了主题,展现出少年对于枯燥学习的厌倦。接着,通过生动的描写,老师的口才和学生的涂鸦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展现了课堂的无趣与孩子们的天真。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蜂鼓翅”和“鸟衔鱼”这样的意象,表现出学生的心思早已飘到课堂之外,追求更自由的生活。最后,随着放学铃声的响起,乌云散去,象征着学生心中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自由时光。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语言中,流露出对青春的怀念和对自由的向往,勾起了许多人对自己少年时代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少憎烦是读书:年轻时厌烦读书,直接表达了对学习的不满。
- 方登课室气难舒:刚进教室,心情依然不畅。
- 先生台上摇唇舌: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表现出一种无聊的课堂氛围。
- 弟子桌间描犬猪:学生在桌上乱画,说明他们对课堂内容的不感兴趣。
- 两耳似闻蜂鼓翅:耳边似乎传来蜜蜂的嗡嗡声,生动地描绘出课堂的嘈杂。
- 一心只记鸟衔鱼:心思却在想其他事情,说明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课堂上。
- 但俟放学铃声作:只等放学铃声响起。
- 云散天开风雨除:放学后,心情如同乌云散去,迎来了晴朗的日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散天开”,象征心情的转变。
- 拟人:耳边的声音形象化,增强了趣味性。
- 对仗:如“蜂鼓翅”和“鸟衔鱼”,形成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少年时期对学习的烦恼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年轻人的天真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教育体制对个体自由的压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课堂:象征着学习与知识,同时也代表着压抑与束缚。
- 蜂:代表嘈杂与无聊,暗示课堂的乏味。
- 鸟:象征自由与希望,反映出学生对逃离课堂的向往。
- 铃声:象征着解放与自由的到来,带来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厌烦
- C. 愤怒
- D. 害怕
-
诗中的“蜂鼓翅”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学生的注意力
- B. 课堂的嘈杂
- C. 老师的讲课
- D. 学生的涂鸦
-
“云散天开”象征着什么?
- A. 学习的开始
- B. 自由的到来
- C. 课堂的结束
- D. 暴风雨的来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和思考。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对比:
- 比较《忆少年》与《春望》,前者侧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后者则包含了更多社会背景,二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关于诗歌的分析与鉴赏技巧。
- 陈振家的诗集:了解诗人更多作品及其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