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老屋柴门树打头,青山屋后水自流。
受书十日九逃学,恨不先生命牧牛。
白话文翻译:
在老屋的柴门前,树木从上面打下来,青山在屋后,水流自然而下。
我读书十天,有九天都逃学,真恨不得像老师那样,去放牛。
注释:
字词注释:
- 老屋:指年久失修的房屋,暗示时光的流逝。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象征简朴的生活。
- 打头:树木的枝叶遮挡在前,形象描绘出自然的环境。
- 水自流:形容山水的自然流淌,传达宁静的田园气息。
- 受书:读书、学习的意思。
- 逃学:不去上学,暗示诗人对学习的不满或厌倦。
- 恨不:表示强烈的愿望或遗憾,意指希望能做别的事情。
- 命牧牛:比喻希望能像牧牛一样自由自在。
典故解析: “命牧牛”可视为对古代牧牛生活的一种向往,牧牛在古代多被认为是放松心情,远离繁杂学业的一种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湘,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富有乡土气息,常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忆少年》写于作者的少年时期,反映了他对学习与自然的矛盾心态,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教育体制的无奈。
诗歌鉴赏:
《忆少年》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环境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开头两句以“老屋”“柴门”“青山”“水流”等自然元素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还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后两句则转向个人的学习经历,表达了逃避学习的无奈和对生活方式的反思。诗人用“恨”字,表现了对“受书”这一义务的强烈反感,同时又向往着更为自由的生活。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个人的对比,巧妙地传达出一股淡淡的忧伤与思考,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美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屋柴门树打头:描绘了一个乡村的场景,老屋透出一种沧桑感,柴门和树木相互交融,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 青山屋后水自流:青山与流水的结合,进一步增强了诗的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氛围。
- 受书十日九逃学:直接表达了诗人在学习生活中的无奈与厌倦,数字的对比彰显了他对学习的逃避。
- 恨不先生命牧牛:通过对比,表达出对自由放牧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现实学习压力的反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学习比作一种负担,而对牧牛生活的向往则是对自由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环境的无奈,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屋:象征着过去的记忆与乡愁。
- 柴门:体现出一种朴素的生活方式。
- 青山、流水:自然的象征,代表着自由与宁静。
- 书、逃学:象征着学习的压力与逃避的心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屋”象征着什么? A. 现代生活
B. 过去的记忆
C. 学校生活
D. 自由奔放 -
诗人对学习的态度是?
A. 热爱
B. 无奈与逃避
C. 忍耐
D. 依赖 -
“恨不先生命牧牛”中的“恨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满足
B. 遗憾
C. 高兴
D.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
- 《登高》杜甫:通过自然景色反映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宋湘的《忆少年》都表现了对生活的不同态度,前者充满豪情,后者则更显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古诗词词典》
- 《诗经与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