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情含秋气,行违世俗,居邻幽宅。遗骸灰烬,况丛残书册。路到山阳思旧迹。泪沾襟未须邻笛。谈谐尚如昨,已重泉人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秋天的氛围中,诗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世俗的隔绝。他住在幽静的住所里,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凄凉,遗留下来的只有残存的书籍和灰烬。走到山阳时,思念往昔的痕迹,心中不禁涌上泪水,沾湿了衣襟。即使和友人谈笑风生,往日的情谊似乎依然存在,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已如泉水般遥远。
注释
- 情含秋气:情感中透着秋天的气息,暗示一种忧伤和思念。
- 行违世俗:行为上与世俗格格不入,强调个体的孤独和独立。
- 居邻幽宅:住在幽静的住所,体现出诗人的隐逸生活。
- 遗骸灰烬:遗留的尸骨和灰烬,象征着逝去的往事和失去的朋友。
- 泪沾襟:指泪水沾湿了衣襟,表达了强烈的悲伤情感。
- 重泉人隔:重泉指重重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已然显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晚年,受到了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影响。陈蒙庵可能是诗人失去的朋友或师长,诗人通过对往昔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际关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深切怀念与悲伤。在秋天这个象征凋零和孤独的季节,诗人深感人世间的无常与冷漠,个人的情感与世俗的纷扰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遗骸灰烬”不仅仅是对逝者的追忆,更多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即便是与友人谈笑,心中那份隔阂和孤独感依然未减。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哀愁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情含秋气”:诗人的情感与秋天的氛围交融,呈现出一种忧伤的气息。
- “行违世俗”:诗人选择与世俗生活保持距离,体现出一种孤独的叛逆。
- “居邻幽宅”:诗人的住所幽静,反映出他的隐逸生活方式。
- “遗骸灰烬”:表达对逝去的人的追忆与失落。
- “泪沾襟未须邻笛”:即使没有邻家笛声,泪水已经涌上心头。
- “谈谐尚如昨,已重泉人隔”:即便是旧友重聚,心中却已感到隔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秋气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泪沾襟”赋予情感以生命,使读者感同身受。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友谊和时光的怀念,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气:象征着凋零、孤独和思念。
- 幽宅:代表着隐逸与孤独的生活状态。
- 遗骸灰烬:象征着逝去的生命与往事的消逝。
- 泪水:表达了深刻的悲伤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情含秋气”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春天的向往 B. 诗人内心的忧伤 C. 诗人对世俗的反感
-
“泪沾襟未须邻笛”中的“邻笛”可以理解为: A. 友人的陪伴 B. 生活的乐趣 C. 逝去的时光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友谊和逝去的怀念 C. 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by 杜甫:同样描写秋天的孤独与思念。
- 《月夜忆舍弟》by 杜甫:表达亲情与思念的深沉情感。
诗词对比:
- 汪东的《忆少年 哀陈蒙庵》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但汪东更多地强调个体的孤独与隔阂,而杜甫则侧重于亲情的深厚和思念的切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