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

时间: 2025-01-06 05:06:53

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

老来字字趋平易,免被儿童议刻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老来字字趋平易,免被儿童议刻深。

白话文翻译:

后来的优秀工匠能够理解我的苦心,而如今却没有善于倾听的人,谁能理解我的音韵?我年纪大了,写的每一个字都趋向简单明了,以免被年轻人议论过于深奥。

注释:

  • 良工: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 识苦心:理解我的苦心,苦心指的是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 善听:擅长倾听,能够理解和领会他人所表达的意思。
  • 趋平易:趋向于平易近人,即表达方式变得简单易懂。
  • 儿童:这里指年轻人或对诗词不太了解的人。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良工”与“儿童”的对比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以及对艺术创作和理解的不同态度。古代诗人常常在作品中探讨创作与接受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山谷,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表现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及对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与接受者的偏差感到深深的无奈,表达了对文艺作品深奥与简单之间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在《三月二十五日饮方校书园十绝》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独特感受。诗中“后有良工识苦心,今无善听孰知音”,不仅指出了优秀的艺术工作者能够体会创作的艰辛与深入,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对艺术理解力的失落感。诗人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在创作上愈发趋向于平易近人,但却害怕被年轻人指责为肤浅或过于简单。这种对创作与理解之间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尊重与对时代变迁的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无奈与感慨,既有对艺术创作的坚持,也有对当下审美标准的批判,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后有良工识苦心:后来的优秀工匠能够理解我创作中的辛苦与执着。
  2. 今无善听孰知音:而如今却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的音韵与情感。
  3. 老来字字趋平易:我年纪渐长,写作风格愈加简单易懂。
  4. 免被儿童议刻深:以免被年轻人批评为写得过于深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良工”与“儿童”的对比,反映出不同的人对艺术的理解能力。
  • 直白:诗句直接、简明,体现了诗人对艺术表达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艺术创作与理解之间的鸿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创作风格的反思,以及对年轻一代艺术理解能力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良工:象征着对艺术创作的理解者,代表优秀的艺术水平。
  • 儿童:象征对艺术缺乏理解的人,反映了对当下审美趣味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诗人对年轻人的看法? A. 他们能理解艺术
    B. 他们对艺术缺乏理解
    C. 他们是优秀的创作者

  2. 诗中提到“良工”,主要指的是? A. 有才能的工匠
    B. 年轻人
    C. 普通人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比较,探讨两位诗人对人生与创作的不同感悟。陆游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现实的直面与深刻的思考,而刘克庄则更多地反映了对艺术理解差异的无奈与感慨。

参考资料:

  1. 《宋词鉴赏辞典》
  2.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3. 《刘克庄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