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

时间: 2025-01-19 22:39:44

天不生斯物,将如冻者何。

为谁忙作茧,到底化为蛾。

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

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

意思解释

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天不生斯物,将如冻者何。
为谁忙作茧,到底化为蛾。
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
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


白话文翻译

这天地间若没有这些事物,会是什么样呢?
为了谁而忙着织茧,最终却只能化作蛾?
种子在春天生长,给世间的贡献最大。
那香闺里的人却不知道织布,年年只得到香罗。


注释

字词注释:

  • 斯物:指这些事物。
  • 冻者:指被冻住的东西,暗指没生机的状态。
  • 作茧:指蚕吐丝织茧。
  • 化为蛾:蚕变成蛾的过程。
  • 香闺:指闺房,通常指闺中女子的生活环境。
  • 香罗:一种细腻的丝织品,常用于服装。

典故解析:

  • 化为蛾:暗指事物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表达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 香罗:象征着美好和富饶,但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迷茫和无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季升,号白石,南宋诗人,擅长诗词和词曲。他的作品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昔陈北山赵南塘二老各有观物十咏笔力高妙暮》是一首通过自然事物反映人生哲理的诗。诗中以“天不生斯物”开篇,设问引入,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诗人借用蚕与蛾的比喻,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变迁,暗示了生活中的辛苦与付出却未必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一句,则表现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轮回,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则揭示了生活中人们的无知与迷茫,纵使生活富丽堂皇,却未必知晓其背后的辛勤付出。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思,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不生斯物,将如冻者何。
    诗人通过设问,引发对生命的思考,若没有事物存在,生命将如何?

  2. 为谁忙作茧,到底化为蛾。
    这里的“作茧”指代劳作,暗示人生的努力与奋斗,最终却可能无果,化为无形。

  3. 种至春还育,功于世最多。
    诗人赞美自然的生生不息,强调春天的希望与生命的繁荣。

  4. 香闺不知织,岁岁赐香罗。
    这句话则反映了生活中人们的无知,尽管享受美好,却不知背后的辛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蚕与蛾的变化比作人生的无常。
  • 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加诗的深度。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人生的无常与努力的无果,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时的无知与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勤劳与付出。
  • :象征变化与无常。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香闺:象征富贵与享受。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不生斯物,诗中“斯物”指代什么?

    • A. 自然现象
    • B. 生命事物
    • C. 人类
  2. 诗中提到的“香罗”象征什么?

    • A. 努力成果
    • B. 美好生活
    • C. 无知享乐
  3. 诗人通过哪种生物比喻人生的变化?

    • A. 蝴蝶
    • B. 蚕
    • C. 蜜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与自然,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人生哲理,但刘克庄的表达更具隐喻性,而杜甫则更直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