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
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白话文翻译:
微风轻拂着草丛,大片的叶子投下圆润的阴影。
阳光下,露珠相互辉映,夕阳的光影映照着花朵更加深邃。
从来没有接触过水,清澈宁静的状态源于内心的安宁。
注释:
- 微风:轻柔的风。
- 众草:指草丛,众多的草。
- 大叶:指大而宽的叶子。
- 长圆阴:长且圆的阴影。
- 晴露珠:晴天的露珠。
- 共合:相互交融、辉映。
- 夕阳:傍晚的太阳。
- 花映深:花朵在夕阳下显得更加深邃。
- 不著水:没有接触过水。
- 清净:清澈宁静。
- 本因心:本源于心灵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意境与传统文化中强调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相吻合。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内心清净状态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颀,字常和,唐代诗人,曾任职于中央和地方政府,以五言诗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
- 创作背景:李颀生活在唐代盛世时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感悟。
诗歌鉴赏:
《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的自然景象。首联“微风和众草,大叶长圆阴”通过描写微风吹拂草丛的场景,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好。大叶的阴影不仅是视觉上的描绘,也是对自然庇护的象征,给人以舒适之感。
接下来的句子“晴露珠共合,夕阳花映深”则通过晴天的露珠与夕阳下的花朵,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露珠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夕阳的余晖又为花朵染上了一层温柔的色彩,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一句“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则将诗歌的意境推向更深的哲理层面。诗人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并揭示了这种状态并不依赖外在的环境,而是源自内心的修养。这种自我反省的思考,展现了李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微风”和“众草”描绘出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状态,表现出自然的柔和与生动。
- 第二联:描绘了阳光、露珠和花朵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 第三联:转向内心的哲学思考,指出内心的清净才是维持内心宁静的根本原因。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心灵状态相结合,形成一种内外相应的和谐美。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赋予其生动的情感。
- 对仗:诗句中多处运用对仗,使得朗朗上口,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强调内心世界的重要性,体现了李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微风:象征自然的轻柔与和谐。
- 大叶:代表庇护、安慰的象征。
- 阳光与露珠: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清新。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A. 微风 B. 大海 C. 露珠 D. 山川
答案:A, C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A. 自然美 B. 内心宁静 C. 爱情 D. 友谊
答案:B -
李颀生活在哪个朝代?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答案:B
-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诗词对比:
- 李颀的《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与王维的《鹿柴》皆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但李颀更侧重内心的哲学思考,而王维则以写景为主,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颀诗集》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