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明府》
时间: 2025-01-01 10:13: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苏明府
苏君年几许,状貌如玉童。
采药傍梁宋,共言随日翁。
常辞小县宰,一往东山东。
不复有家室,悠悠人世中。
子孙皆老死,相识悲转蓬。
发白还更黑,身轻行若风。
泛然无所系,心与孤云同。
出入虽一杖,安然知始终。
愿闻素女事,去采山花丛。
诱我为弟子,逍遥寻葛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苏明府的赠送和祝福。诗中提到苏君的年纪和外貌如同年轻的男孩,描述了他采药时的情景,以及与梁宋的友谊。他常常辞去小县的官职,向东山进发,离开家庭,生活在这复杂的人世之间。诗人感叹他们的相识如同蓬草般悲凉,大家都已年老去世。尽管头发变白,身体却仍然轻盈如风。他心中无牵无挂,像孤云一样自由。出入虽然只有一根拐杖,但他心里明白生活的起伏。诗的最后,他希望能听闻素女的故事,去山中采集花朵,并被诱引为弟子,寻求葛洪般的逍遥生活。
注释:
- 苏君: 指苏明府,诗中的主角。
- 玉童: 形容年轻美貌的人。
- 梁宋: 指代一个地方或人名。
- 小县宰: 小县的县长。
- 悠悠人世: 指复杂而漫长的人生。
- 转蓬: 形容流离失所、漂泊不定的状态。
- 素女: 传说中的女神,可能指道教人物。
- 葛洪: 东晋道士,以炼丹术和追求长生不老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约690-765年),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见长,风格清新,常表达对友人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颀与苏明府相识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也反映出他对人生、自由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苏明府》是一首寄托深情的诗,诗人通过对苏明府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对朋友的赞美,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诗中开篇即以苏君年纪和容貌引入,展现了他年轻的形象,随后描写了苏明府的生活方式,常常辞去小官而追求自由,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逐渐引入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提及“子孙皆老死”,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整首诗以轻松自然的口吻,传达了人世间的无常与离别之痛。李颀通过“心与孤云同”的意象,传达了内心的自由与孤独,并在结尾处引入素女与葛洪,表现出对长生与逍遥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形成了诗中淡淡的哀愁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苏君年几许,状貌如玉童: 询问苏君的年龄,赞美他的外貌如同美玉般年轻。
- 采药傍梁宋,共言随日翁: 描述他常在梁宋附近采药,与同道中人交流。
- 常辞小县宰,一往东山东: 他经常辞去小县的官职,向东山寻求自由与隐逸。
- 不复有家室,悠悠人世中: 生活中没有家庭的牵绊,随波逐流,感受人世的复杂。
- 子孙皆老死,相识悲转蓬: 朋友们渐渐老去,生死离别使得相识变得悲伤。
- 发白还更黑,身轻行若风: 尽管年纪增长,身体依然轻盈如风。
- 泛然无所系,心与孤云同: 心中无牵挂,像孤云般自由。
- 出入虽一杖,安然知始终: 出入生活虽只有一根拐杖,但内心明了生活的起伏。
- 愿闻素女事,去采山花丛: 希望能听到素女的故事,去山中采花。
- 诱我为弟子,逍遥寻葛洪: 被诱引成为她的弟子,追求像葛洪一样的闲适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 “心与孤云同”比喻内心的自由与孤独。
- 对仗: 整首诗在对仗上较为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对友人的情谊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玉童: 代表年轻、美好,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 孤云: 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状态。
- 山花: 代表自然与宁静,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 杖: 代表生活中的艰辛与支撑,象征人生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苏君的外貌像什么?
- A. 玉童
- B. 银子
- C. 花朵
- D. 明月
-
诗中提到的“素女”是谁?
- A. 道教人物
- B. 历史人物
- C. 虚构角色
- D. 诗人朋友
-
诗人对苏明府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 A. 忧伤
- B. 追求自由
- C. 满足现状
- D. 迷茫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李颀的《赠苏明府》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但李颀更注重个人的自由与对生活的感悟,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友人出征的壮阔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颀诗选》
- 《唐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