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寒食》

时间: 2025-01-08 02:46:46

飞絮春犹冷,离家食更寒。

能供几岁月,不办了悲欢。

刺史蒲萄酒,先生苜蓿盘。

一官违壮节,百虑集征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絮春犹冷,离家食更寒。
能供几岁月,不办了悲欢。
刺史蒲萄酒,先生苜蓿盘。
一官违壮节,百虑集征鞍。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飞絮依然寒冷,我离家在外,吃的更加寒酸。
能维持多少岁月呢?不再办酒席来庆祝悲欢。
刺史的蒲萄酒,老师的苜蓿盘。
一官僚却背离了壮烈的节操,心中百般忧虑,像征马一样沉重。

注释:

  • 飞絮:指柳絮,春季时节,柳树的种子随风飘荡,象征春天的来临,但同时也带有一丝寒意。
  • 寒食:寒食节,古代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前的一天,禁火冷食,以此祭祀先人。
  • 刺史:古代地方官员,负责治理一方。
  • 蒲萄酒:指用葡萄酿成的酒,是一种美酒。
  • 苜蓿:一种豆科植物,常用作饲料,也可做成菜肴。
  • 壮节:指节操、节义,强调道德与操守。

典故解析:

“寒食”源于古代的寒食节,起源于介子推的故事。传说介子推为了保护自己的主君,宁愿烧掉自己的肉体也不愿意被王所用,因此后人纪念他而设立寒食节。诗中提到寒食节,隐含了对离乡游子的思念与对节日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仲明,号天啸,南宋时期的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他的诗多描绘人生的无常与离愁别绪,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离乡游子之际,正值寒食节,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为官,经历了政治的风云变化,心中忧虑,故而写下此诗,寄托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道中寒食》通过对寒食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开篇以“飞絮春犹冷”引入,春天的飞絮带来的不仅是春的气息,更有一丝寒冷的感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寒酸。接着“离家食更寒”,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心酸。

“能供几岁月,不办了悲欢”则体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似乎在质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在接下来的“刺史蒲萄酒,先生苜蓿盘”中,诗人通过对比刺史的美酒与自己所食的苜蓿,突显出身为官员的尴尬与无奈。最后一句“一官违壮节,百虑集征鞍”更是表达了对官场风气的失望,官员本应保持的节操却被纷繁的世俗所侵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节日的追忆,又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絮春犹冷:春天的飞絮虽然美丽,但仍带来寒意,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 离家食更寒:身处异乡时,所吃的饭菜更加简单,表达了对家乡温暖的怀念。
  • 能供几岁月:对未来的迷茫,感叹生活短暂。
  • 不办了悲欢:不再举行酒席,象征着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 刺史蒲萄酒:地方官的奢华与自身的寒酸形成鲜明对比。
  • 先生苜蓿盘:用苜蓿暗示生活的简单和无奈。
  • 一官违壮节:官场的腐败与个人的节操相悖。
  • 百虑集征鞍:重重忧虑如同骑马出征,心中沉重。

修辞手法:

  • 对比:刺史的美酒与苜蓿的对比,突出身世的落差。
  • 象征:飞絮和寒食节象征着离愁与人情的淡薄。
  • 反问:通过“能供几岁月”的反问,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官场腐败的失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絮:象征春天的美丽但又带有寒意,代表诗人内心的孤独。
  • 寒食:代表传统节日的情感,但在异乡却显得更加孤寂。
  • 蒲萄酒:象征奢华与繁华的世俗生活。
  • 苜蓿:象征简单与朴素的生活,反映诗人当下的处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飞絮春犹冷”中的“飞絮”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种子
    B. 雪花
    C. 落叶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A. 介子推
    B. 屈原
    C. 孔子
    答案:A

  3. “刺史蒲萄酒,先生苜蓿盘”反映了什么? A. 身世的差距
    B. 美食的丰富
    C. 官场的繁华
    答案:A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古诗文学习手册》
  3.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
  4.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