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原和居野应制》
时间: 2025-01-01 13:2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川原和居野应制
作者: 吴伯宗 〔明代〕
雾敛平原淑气多,
风柔旷野曙光和。
长镵种玉云千亩,
短棹垂纶雨一蓑。
两两黄鹂鸣绿树,
飞飞白鹭浴清波。
安时作息无馀事,
何异尧民击壤歌。
白话文翻译:
在雾气散去的平原上,温和的气候十分宜人;
轻柔的春风吹拂,辽阔的野外迎来曙光。
长长的镵子在千亩的田野上种下丰收的希望,
短短的船桨在细雨中垂钓,身披一件蓑衣。
成群的黄鹂在绿树间鸣唱,
白鹭在清波中嬉戏沐浴。
安闲的生活中没有多余的事务,
这与尧舜时代的民众击壤唱歌何其相似。
注释:
- 淑气:指温暖舒适的气候。
- 长镵:长长的耕作工具,用于农田作业。
- 短棹:短桨,指用来划船的工具。
- 蓑:蓑衣,防雨的衣服。
- 击壤歌:指古代人民在田间工作时的歌唱,表达安定和谐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伯宗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乡村风光。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安定、农业兴盛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农耕文化的赞美。
诗歌鉴赏:
《川原和居野应制》是一首描绘自然与田园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和谐的自然世界,传达出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以“雾敛平原淑气多,风柔旷野曙光和”引出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清晨,展现出自然的舒适与和谐。而后两联通过农耕和垂钓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最后两句则将这种安逸的生活与尧舜时代的和谐相提并论,显示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雾敛平原淑气多:描述了平原的雾气散去,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 风柔旷野曙光和:春风轻柔,照亮辽阔的野外,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气氛。
- 长镵种玉云千亩:农民使用长镵耕作,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与努力。
- 短棹垂纶雨一蓑:描绘了渔夫在细雨中钓鱼的场景,显示了生活的闲适。
- 两两黄鹂鸣绿树:黄鹂在绿树间鸣叫,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美感。
- 飞飞白鹭浴清波:白鹭在水中嬉戏,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安时作息无馀事:人们安闲地工作,生活简单而快乐。
- 何异尧民击壤歌:将这种和谐的生活比拟于尧舜时代的安定,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镵”和“短棹”,“黄鹂”和“白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农耕与生活的安宁比作尧舜时代,寓意深远。
- 拟人:让自然景物如黄鹂、白鹭有了生动的表现,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农耕生活,表达了对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 平原:象征着广阔的土地与丰收的希望。
- 黄鹂:代表生机与活力。
- 白鹭:象征纯洁与优雅。
- 蓑衣:体现出劳动者的生活状态与朴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长镵”指的是什么? A. 鱼竿
B. 耕作工具
C. 船桨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黄鹂”与“白鹭”主要表现了什么? A. 争斗
B. 生命的活力与和谐
C. 悲伤
答案:B -
诗中“何异尧民击壤歌”表达了什么? A. 对古代的怀念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吴伯宗的《川原和居野应制》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但吴的作品更侧重于描绘农耕生活的美好,而王维则着重于山水的意境与哲理。两者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赏析》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