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色明遥堞,停车欲暮天。
虹收千树雨,月破一溪烟。
帆影斜侵岸,笛声清在船。
津亭寻旧馆,回首几经年。
白话文翻译:
雨后天色清明,远处的城墙显得格外明亮,我的车停下,正值黄昏时分。
雨后彩虹收起,千树之间的雨水已经干了,月光透过烟雾照射到溪水上。
帆船的影子斜斜地映在岸边,船上传来清脆的笛声。
在渡口寻觅旧日的客馆,回首往事已是数年光阴。
注释:
- 霁色:指雨后天晴的景象。
- 遥堞:遥远的城墙。
- 停车:停下车马。
- 欲暮天:黄昏时分的天色。
- 虹收:雨过后,彩虹消失。
- 月破:月光透过烟雾,显得朦胧。
- 帆影:帆船的影子。
- 津亭:渡口的亭子,指的是一个渡船的地方。
- 旧馆:过去常住的客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虹”“月”“帆影”等意象,均为古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与流逝的岁月。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对当下景色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榕年,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诗作以清新脱俗、细腻见长,常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雨后,描述了德州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反映出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雨后宿德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古诗。诗人在雨后观赏德州的景色,透过清晰的霁色和宁静的氛围,感受到了一种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诗的开头“霁色明遥堞”,描绘了雨后明亮的天色和遥远的城墙,给人以一种开阔的视野感。接着,“虹收千树雨,月破一溪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雨后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
“帆影斜侵岸,笛声清在船”一句,描绘了水面的宁静与生活的气息,帆船的影子和笛声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津亭寻旧馆,回首几经年”则引发了对过去岁月的思考,时光流逝,往事如烟,诗人似乎在感慨人生的无常与流逝。
整首诗在生动的自然描写中蕴含了对往昔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霁色明遥堞:雨后天色明亮,远处的城墙清晰可见,表现出雨后清新的气息。
- 停车欲暮天:诗人停车,正值黄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虹收千树雨:雨后,彩虹消失,万树的雨水已干,象征着万物复苏。
- 月破一溪烟:月光透过水面,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 帆影斜侵岸:帆船的影子斜斜地投在岸边,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笛声清在船:船上传来的笛声清脆动听,增加了诗的音乐感。
- 津亭寻旧馆:在渡口寻找往日的旅馆,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回首几经年:回首往事,感慨流年似水,人生如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结合,通过景象传达情绪。
- 对仗:如“虹收千树雨,月破一溪烟”,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霁色”“虹”“帆影”等意象,营造出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雨后德州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体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霁色:象征着雨后的清新与希望。
- 虹:象征美好与和谐,代表着转瞬即逝的美丽。
- 月:常常象征孤独与思念,带有淡淡的忧伤。
- 帆影:代表着行船的生活状态,也象征着自由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霁色明遥堞”中的“霁色”指的是什么? A. 晴天的颜色
B. 雨后的清新
C. 黄昏的景象 -
“帆影斜侵岸”中,帆影的状态是怎样的? A. 笔直
B. 斜斜的
C. 消失 -
诗人回首往事,感慨流年,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A. 伤感
B. 快乐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秋天的宁静,与《雨后宿德州》的自然景色相似,但更注重于孤独的情感。
- 《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对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上更显豪放,与萧榕年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鉴赏》
- 《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