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送陈国材都目》
时间: 2025-01-19 20:06: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 送陈国材都目
作者:朱晞颜
拂溪藤香润,缄翠墨寄深情。
忆月满箫台,春回炎海,驿骑宵征。
相思顿成春梦,恰方州接武叙前盟。
愧我弓刀分倅,多君案牍劳形。
佳声。宾佐喜逢迎。
曹局赖经营。
更尊俎谭谐,风襟清旷,逸思纵横。
正好相依晚岁,忽欢传梅菊已交承。
粗喜分携不远,春来把酒江城。
白话文翻译
拂动溪水的藤香润泽,封存着我对你的深情。
想起满月下的箫台,春天回归炎热的海边,驿马在夜晚奔波。
相思之情瞬间化作春梦,正好在方州与武叙重温前盟。
我因分离而愧疚,您却在繁忙的公文中劳累身心。
美好的声音,朋友的陪伴令人欢喜。
曹局的经营让人依赖。
更要在宴席上畅谈,清风浩荡,思绪飞扬。
正好在晚年相伴,忽然听说梅花和菊花已经交融。
粗略地高兴着分离不远,春天来临时在江城举杯畅饮。
注释
字词注释
- 拂溪:拂动溪水,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 缄翠墨:封存着青翠的墨水,象征深情的寄托。
- 箫台:指吹箫的地方,这里是思念的场所。
- 驿骑:驿站的马匹,代表远行。
- 方州、武叙:地名,指与友人相聚之地。
- 案牍:公文,指繁忙的政务。
- 俎谭谐:宴席上谈笑。
- 江城:城市的名字,代表饮酒之地。
典故解析
- “月满箫台”:古时常以月亮与箫声来寄托思念之情。
- “梅菊交承”:梅花与菊花象征高洁,二者的交融象征着友谊的深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晞颜(约1270-1348),元代诗人,字君谦,号白云山人,来自浙江,擅长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代,正值朱晞颜与友人陈国材分别之际,表达他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是一首情感丰富的送别词,诗人在笔端流淌的情绪中,融合了思念、友情与人生感悟。开头以“拂溪藤香润”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柔和的氛围,似乎是对友人温暖情感的寄托。在回忆中,诗人提到“忆月满箫台”,这不仅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友人情谊的深切怀念。接着“相思顿成春梦”,表达了因思念而产生的幻想,情感上升至高峰。
整首词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过往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展望。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愧疚时,提到“愧我弓刀分倅”,这不仅是对自己忙碌工作的反思,也是对友人辛苦的理解与感慨。结尾的“春来把酒江城”则是一种乐观的展望,表明即使分别也不会影响深厚的情谊,可以期待未来的重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拂溪藤香润:溪水轻拂,藤香湿润,象征自然与情感的交融。
- 缄翠墨寄深情:用墨寄托深情,暗示对友人的思念。
- 忆月满箫台:回忆过去美好时光,强调情感的浓烈。
- 春回炎海,驿骑宵征:春天的到来与夜间的行旅,暗示生活的不断变化。
- 相思顿成春梦:思念的情感化作春日梦境,柔美而迷离。
- 愧我弓刀分倅:因忙于公务感到愧疚,体现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 多君案牍劳形:朋友在繁忙的政务中辛劳,表现对友人的关心。
- 更尊俎谭谐:在宴席上畅谈,展现友谊的温暖。
- 风襟清旷,逸思纵横:清风拂面,思绪飞扬,体现诗人洒脱的情怀。
- 正好相依晚岁:在晚年相伴,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珍惜。
- 春来把酒江城:春天来临时举杯畅饮,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情感,如“藤香润”代表柔情。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将自然物拟人化,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与思念,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尽管有分别,但对未来的重聚充满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藤香:象征柔美和思念的情感。
- 月亮:常用来寄托思念与孤独。
- 驿骑:代表旅途和人生的变迁。
- 梅菊:象征高洁与友谊的持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拂溪藤香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愧疚 -
“愧我弓刀分倅”中“弓刀”指的是什么?
A. 餐具
B. 武器
C. 文书 -
诗的结尾提到的“春来把酒江城”意在表达什么?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友谊的珍视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朱晞颜的《木兰花慢》和李白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朱晞颜更加着重于对友谊的珍视与未来的期待,而李白则更加强烈地表现了对兄弟的忧虑与牵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朱晞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