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初夏书怀》
时间: 2025-01-01 14:07: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慢·初夏书怀》
作者: 王用宾
漫愁春不住,春归去,并愁消。
政雨褪妖红,风醅腻绿,夏景新描。
溪桥。树阴四合,更菰浦深处透樱桃。
水面荷珠乱掷,枝头榴火才烧。
无聊。凑趣是清宵。
云月淡于绡。
把长剑支颐,缦歌金缕,闲诵楚骚。
天高。谅无问处,算伤今吊古尽徒劳。
江左谁为太傅,漠南若个剽姚。
白话文翻译
我满心愁苦,春天已经不再停留,春天的离去让我愁苦消散。
细雨洗去了妖艳的红色,风儿吹拂着腻绿的枝叶,夏天的景色重新描绘。
在溪边的桥上,树影交错,透过菰浦深处可以看到樱桃。
水面上的荷花如珠般散落,树头的石榴花刚刚燃烧。
无聊的我,凑趣于清晨的夜晚。
云和月的色彩淡于绡帷。
我倚着长剑,吟唱着缦歌,闲暇时诵读《楚辞》。
天高得让人无从问起,感伤今朝吊古都是徒劳。
江左谁能成为太傅,漠南又有谁能像剽姚那样?
注释
- 政雨:细雨,润泽万物。
- 妖红:形容春花的艳丽。
- 腻绿:指夏天绿意浓郁的景象。
- 菰浦:指水边长有菰草的地方。
- 榴火:形容石榴花鲜艳如火。
- 凑趣:指寻找乐趣。
- 缦歌:形容轻柔悠扬的歌声。
- 楚骚:指《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
- 太傅:古代官职,负责教育皇子。
- 剽姚:指的是古代的名将姚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用宾,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历经动荡的社会变迁。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出浓郁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初夏,正值春夏交替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的变化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木兰花慢·初夏书怀》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个人情感的词作,王用宾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夏的景色与内心的愁思。开篇即以“漫愁春不住”引入,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随之而来的夏日景象则以“政雨褪妖红,风醅腻绿”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暗示着生命的继续与变化。
在“溪桥”之后,诗人精细地描绘了树阴、樱桃、荷珠、榴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诗中的“无聊”一词,揭示诗人内心的孤寂,尽管景色美丽,内心却显得空虚。
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人把长剑支颐,吟唱着古典的歌谣,表现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提到“江左谁为太傅”的疑问,似乎在反思当代的英雄人物,表达出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整首词在优美的景色中夹杂着深沉的情感,体现了王用宾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漫愁春不住:诗人愁苦地感叹春天的短暂。
- 春归去,并愁消:春天离去,愁苦似乎也随之消散。
- 政雨褪妖红:细雨将春花的鲜艳褪去。
- 风醅腻绿:风中带着湿润的绿意。
- 夏景新描:夏天的景象重新描绘出来。
修辞手法:
- 比喻:“榴火”比喻石榴花的火红,生动形象。
- 拟人:“春不住”将春天赋予了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
- 对仗:“云月淡于绡”,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历史的追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桃: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美好。
- 榴火:象征着热情与生机。
- 长剑:象征着英雄气概与追求自由的精神。
- 楚骚:象征着古典文化与对历史的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妖红”是指什么?
- A. 春天的花
- B. 夏天的绿
- C. 秋天的果实
-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 A. 高兴
- B. 愁苦
- C. 无所谓
-
“长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武器
- B. 英雄气概
- C. 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王用宾的《木兰花慢·初夏书怀》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王用宾的作品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入门》
- 《王用宾及其诗词研究》
以上是对《木兰花慢·初夏书怀》的全面分析和解读,涵盖了原文、翻译、注释、背景以及诗歌的深层次鉴赏。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词的美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