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台州舟过乱礁洋》
时间: 2025-01-01 16:00: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台州舟过乱礁洋
西风簸起海波黄,
消息微禽托渺茫。
残堞悲笳昌国卫,
扁舟落日乱礁洋。
一身似粟藏无地,
群盗如毛念故乡。
浩劫不应亲眼见,
少闻父老说洪杨。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起海面波涛汹涌,远方的消息如同微小的鸟儿在渺茫的天空中飞翔。残垣断壁让人悲伤,仿佛在诉说着国卫的哀伤。小舟在落日的余晖中穿行于乱礁之间。身处异乡就像一颗米粒,寄藏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之中,四周的盗贼如同毛发般密集,让我思念故乡。大劫难不应亲眼目睹,少听父老提起洪杨的故事。
注释
- 簸起:翻腾、摇动。
- 渺茫:渺小而模糊,指消息的模糊不清。
- 残堞:残存的墙垣,象征着破败的国家。
- 悲笳:悲伤的笛声,古代哀乐的象征。
- 浩劫:大规模的灾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葆桢,近代诗人,生于清末,身处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抒发家国之思和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深沉而富有历史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时期,诗人漂泊在外,目睹国破家亡,心中感慨万千。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王葆桢的《归台州舟过乱礁洋》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忧虑的诗。全诗通过描绘海上旅途的艰难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西风簸起海波黄,消息微禽托渺茫”,以西风与海波引入,展现了海上的险恶与不安,暗示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接下来的“残堞悲笳昌国卫”,以残破的墙垣和悲伤的笛声象征国家的破灭,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
在描写旅途的孤独与无助时,诗人用“一身似粟藏无地”来形容自己的渺小与无依,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浓烈。最后两句“浩劫不应亲眼见,少闻父老说洪杨”则是对历史悲剧的反思,表达了对于过去的痛苦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历史、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审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风簸起海波黄”:西风吹起海面,波涛翻滚,暗示海上环境复杂。
- “消息微禽托渺茫”:消息如微小的鸟儿,飞翔在无边的渺茫之中,象征着对故乡消息的无知。
- “残堞悲笳昌国卫”:残垣断壁与悲笳的结合,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哀痛。
- “扁舟落日乱礁洋”:小舟在落日余晖中穿行于乱礁之间,显得孤独无助。
- “一身似粟藏无地”:自比为一粒米,寄居在无边的海洋中,象征着孤立无援。
- “群盗如毛念故乡”:四面环敌,心中却念念不忘故乡。
- “浩劫不应亲眼见”:不愿亲历这样的浩劫,反映出对历史的痛苦回忆。
- “少闻父老说洪杨”:对父老曾经的故事有所渴望,却鲜有听闻,表现出对历史的遗忘与遗憾。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身似粟”,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渺小感。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海波与消息拟人化,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动荡与不安,暗示外部环境的破坏。
- 海波:代表旅途的艰难与险恶。
- 残堞:象征破败的国家与历史创伤。
- 扁舟:象征孤独与无助。
- 故乡:代表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与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风簸起海波黄”中的“簸起”是什么意思? A. 平静
B. 翻腾
C. 消失 -
“一身似粟藏无地”中“似粟”的意思是? A. 像米粒一样渺小
B. 像稻谷一样丰盛
C. 像麦子一样坚韧 -
诗中提到的“残堞”象征着什么? A. 繁荣的国家
B. 破败的国土
C. 美好的未来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自然与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旅途的壮丽,但情感基调更为积极。
- 李清照《如梦令》:虽主题不同,但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技巧与风格。
- 《近代诗人研究》:探讨近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