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春晓》

时间: 2024-12-29 20:06:00

婆饼焦啼晓户开,冷东风里惜残梅。

片云只傍檐头宿,昨夜何山作雨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春晓
作者:林昉 〔宋代〕

婆饼焦啼晓户开,冷东风里惜残梅。
片云只傍檐头宿,昨夜何山作雨来。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门扉打开,婆娑的饼声伴着鸟鸣,
在冷冷的东风里,令人惜别那残留的梅花。
一片云彩只在屋檐边栖息,
昨夜究竟是哪座山上降下了雨?


注释:

字词注释

  • 婆饼:这里指的是一种饼,可能是早晨里刚出锅的。
  • 焦啼:焦急地鸣叫,形容鸟儿在清晨频繁啼叫。
  • 惜残梅:对残存的梅花感到惋惜。
  • 檐头:屋檐的边缘,指屋顶的边际。
  • 作雨来:降雨的意思,表达雨从哪座山上下来。

典故解析

  • 梅花在中国诗词中常象征坚韧与高洁,尤其在初春时节,梅花的残留更显得珍贵。诗中提及梅花,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 “何山作雨”可以引申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山水的关注与思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昉,字子昉,号梅溪,宋代诗人。以诗文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天的清晨,诗人可能在山中小屋中醒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变化。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歌鉴赏:

《山中春晓》是一首描绘春天早晨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晨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首句“婆饼焦啼晓户开”,用“婆饼”与“啼声”结合,展现了一个生动的早晨场景,仿佛听到了鸟儿在清晨唤醒人们的歌声。接下来的“冷东风里惜残梅”,则透出一丝淡淡的惆怅,令人在欣赏春天的同时,对那已然凋零的梅花感到惋惜,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片云只傍檐头宿”,一幅清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云彩轻轻依偎在屋檐下,仿佛在享受这份宁静。最后一句“昨夜何山作雨来”,则将诗的意境引向深远,留给人们以思考的空间,仿佛在追问自然的奥秘与变化,展现出诗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情感的表达,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的变幻,既有对美的欣赏,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敏锐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婆饼焦啼晓户开:描绘清晨的宁静,营造出热闹的早晨氛围,饼的焦香与鸟鸣声交织在一起。
  2. 冷东风里惜残梅:在寒冷的东风中,诗人对残梅花的惋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3. 片云只傍檐头宿:云彩轻轻依偎在屋檐边,展现出一种安静的自然景象,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4. 昨夜何山作雨来:引发思考,询问昨夜从何山降下的雨,暗示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晓的景象比作美好与宁静,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将云彩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早晨的赞美、对残存美好的惋惜,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晓:象征生机与希望,春天的早晨。
  • 婆饼:代表人间的烟火气,生活的琐碎。
  • 残梅:象征美好的事物易逝,带着一丝惆怅。
  • 片云:象征宁静与自然的亲近。
  • 山雨: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变化,带给人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中春晓》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林昉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婆饼”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饼
    C. 一种鸟

  3.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春天的赞美
    C.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林昉的《山中春晓》与孟浩然的《春晓》都描绘了清晨的景象,但林昉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感怀,而孟浩然则表现出对春天生机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应能更好地理解《山中春晓》的美妙之处,感受古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