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隐岩》

时间: 2025-01-01 16:14:33

爱山那惜走千回,生怕前驱后骑催。

石上参差鳞甲动,眼中在处画图开。

骖鸾未办乘风去,浮鹢何妨载雨来。

人事百事俱变灭,祗应题字不尘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龙隐岩
爱山那惜走千回,
生怕前驱后骑催。
石上参差鳞甲动,
眼中在处画图开。
骖鸾未办乘风去,
浮鹢何妨载雨来。
人事百事俱变灭,
祗应题字不尘埃。


白话文翻译:

我爱这山,怎么会舍得轻易离去,
唯恐前面的人催促我赶路。
岩石上参差不齐的鳞甲在闪动,
在我的眼中,山水间的画卷正在展开。
骖鸾(神话中的一种神鸟)还未能乘风而去,
浮舟又何妨载着细雨而来?
世间万物皆在变化消逝,
唯有我在此题字,留下不染尘埃的痕迹。


注释:

字词注释:

  • 爱山:喜欢山,表达对山的热爱之情。
  • 前驱后骑:指人在后面催促,形象地描绘出行进时的焦虑。
  • 鳞甲:比喻岩石上的一些生物或物体,形象地展示出岩石的生动。
  • 骖鸾: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浮鹢:指小舟,舟在水面漂浮,象征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 人事百事俱变灭:指世间万象都在不断变化和消逝。

典故解析:

  • 骖鸾:源自古代神话,常用来象征高洁的理想和追求。
  • 浮鹢:古代诗词中常用的小舟意象,象征着自由与宁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信孺,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题龙隐岩》创作于诗人游历名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题龙隐岩》这首诗以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龙隐岩的热爱和对人生变幻的思考。开头两句,诗人对山的眷恋和行进中的不舍显露无遗,恰如其分地抓住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情感。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如石上动的鳞甲,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活力与美丽,仿佛眼前展开了一幅画卷。

在后面的两句中,诗人提到“骖鸾”和“浮鹢”,用神话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骖鸾未能乘风去,暗示着理想与追求的遥远与不可及;而浮鹢载雨,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随遇而安。最后的“人事百事俱变灭”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然而“题字不尘埃”则体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一种永恒追求,尽管世间万物都在变化,留下的文字和感受却是永恒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爱山那惜走千回: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无限热爱,不愿轻易离去。
  2. 生怕前驱后骑催:反映出诗人对行进中被迫离开的无奈与焦虑。
  3. 石上参差鳞甲动:展现了山石上的生机与活力,生动形象。
  4. 眼中在处画图开:描绘出眼前美景如画,令人陶醉。
  5. 骖鸾未办乘风去:比喻理想未能实现,带有失落之感。
  6. 浮鹢何妨载雨来:表达了对生活的从容态度,即便有雨也无妨。
  7. 人事百事俱变灭:阐述了世事无常,万物皆在变化。
  8. 祗应题字不尘埃:强调留下的文字与心迹是永恒的,超越尘世的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骖鸾”、“浮鹢”,用神话与现实的比喻,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
  • 拟人:如“鳞甲动”,使岩石生动起来,增强了自然的表现。
  • 对仗:如“前驱后骑”与“骖鸾未办”,形成了完整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生命与时间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哲理性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骖鸾:象征理想与追求。
  • 浮鹢:象征生活的随意与自在。
  • 鳞甲: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每个意象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信孺所写的《题龙隐岩》表达了对什么的热爱?
    A. 人生
    B. 山
    C. 诗歌

  2. “骖鸾未办乘风去”中的骖鸾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
    C. 自然

  3. “人事百事俱变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C.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同样表现对自然的感怀与人生的思考。
  • 《山中问答》 - 王维: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方信孺的《题龙隐岩》王维的《终南山》
    • 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方信孺更多地体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名篇鉴赏》

以上书籍提供了对古诗词的深入分析和理解,适合对古诗感兴趣的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