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守李师稷大夫同年挽词》
时间: 2025-01-01 15:4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桂籍联荣四十年,萍漂南北两茫然。寒暄粗接无淹晷,生死俄分有逝川。黄纸尚传批凤诏,青箱空掩绝韦编。诸郎头角皆翁似,试看煎胶为续弦。
白话文翻译:
四十年来我们在官场上相互辉映,犹如桂树与荣华;然而如今我漂泊南北,心中感到无比茫然。寒暄虽然频繁,却难以消磨心中的孤寂;生与死之间的离别,就像那流逝的河水一般迅速。那些黄纸上依然流传着批复的诏书,而青色的箱子却封存着绝版的韦编。我的同窗们个个出色,犹如老翁一般;看看如今的情景,难道不是在煎熬胶水以续弦?
注释:
- 桂籍:指桂林籍,象征高洁荣华。
- 萍漂:形容漂浮不定,意指漂泊异乡。
- 寒暄:问候、寒暄之意。
- 淹晷:意为停留在光阴中,无法继续。
- 凤诏:指皇帝的诏书,象征权威。
- 韦编:指古书,一般用韦皮编制,象征文化和知识。
- 诸郎:指同窗或同辈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觌,宋代诗人,字德明,号元晦,晚号天池。其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特有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与李师稷的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李师稷作为同窗好友,二人有着深厚的情谊,此时因缘故而生离死别,诗中感情真挚而深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开头两句描绘了作者与李师稷四十年的友谊与合作,意在强调时间的流逝和深厚的情感。接着,诗人用“寒暄粗接”来表达虽有表面的问候,但内心却充满孤独与无奈,生与死的界限在时间的流逝中显得格外模糊,表达了对人生命无常的感慨。
后面的两句提到“黄纸尚传批凤诏”,这不仅是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反思,也是对过去荣华的怀念。青箱中的韦编则象征着知识的积累与传承。最后两句中“诸郎头角皆翁似”,以此寄托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暗含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字句间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籍联荣四十年:四十年来我们相辅相成,彼此辉映,像桂树般高洁。
- 萍漂南北两茫然:如今我却漂泊南北,心中感到无比茫然。
- 寒暄粗接无淹晷:虽然我们常常寒暄问候,但内心的孤独无法消弭。
- 生死俄分有逝川:生与死的离别如同川流不息,转瞬即逝。
- 黄纸尚传批凤诏:那些古老的诏书依然在流传,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 青箱空掩绝韦编:然而那装满古籍的青箱已然空无一物,知识亦不可得。
- 诸郎头角皆翁似:我的同窗们个个出色,犹如老翁一般。
- 试看煎胶为续弦:看看如今的局面,难道不是在用胶水续弦,勉强维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谊比作桂树与荣华,表达深厚的情感。
- 对仗:如“寒暄粗接无淹晷”与“生死俄分有逝川”,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象征:黄纸与青箱分别象征着权力与知识,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友谊的珍贵与人生无常的主题展开,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无奈。诗人通过对李师稷的追忆,展现了人情世故的复杂和生命的短暂,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桂树:象征高洁、荣华的友谊。
- 萍:象征漂泊与无根。
- 黄纸:象征过去的权威与荣耀。
- 青箱:象征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
- 胶水:象征勉强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桂籍”指的是? A. 高洁的友谊
B. 贫贱的身世
C. 圆满的家庭 -
诗中“寒暄粗接无淹晷”意指? A. 问候很频繁
B. 内心孤独
C. 时间过得很快 -
诗人对李师稷的感情是? A. 不屑一顾
B. 深厚的怀念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孙觌的《通守李师稷大夫同年挽词》与李白的《送友人》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友谊的珍视与离别的感伤。但李白的诗较为豪放,更多表达的是潇洒与豪情,而孙觌则显得更加细腻与深沉,展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