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时间: 2025-01-21 02:14:12

迢迢来极塞,连阙谓风吹。

禅客呵金锡,征人擘冻旗。

细填虫穴满,重压鹤巢欹。

有影晴飘野,无声夜落池。

正繁秦甸暖,渐厚楚宫饥。

冻挹分泉涩,光凝二阁痴。

踏遗兰署迹,听起石门思。

用表丰年瑞,无令扫玉墀。

意思解释

作者: 李洞 〔唐代〕

原文展示:

迢迢来极塞,连阙谓风吹。
禅客呵金锡,征人擘冻旗。
细填虫穴满,重压鹤巢欹。
有影晴飘野,无声夜落池。
正繁秦甸暖,渐厚楚宫饥。
冻挹分泉涩,光凝二阁痴。
踏遗兰署迹,听起石门思。
用表丰年瑞,无令扫玉墀。

白话文翻译:

远道而来的雪飘落在边塞,连宫阙都被风吹得摇晃。
禅宗的僧人敲着金色的锡杖,征战的士兵在冰冻的旗帜上划分阵线。
细小的虫洞被雪填满,重重的雪压得鹤巢倾斜。
阳光下的影子轻轻飘过田野,夜晚的雪静无声地落入池塘。
正当秦地的田野温暖,楚地的宫殿却渐渐感到饥寒交迫。
冰冻使泉水变得涩口,光影在两座阁楼上凝固得让人沉醉。
我踏上遗留下的兰花的踪迹,听到石门里传出的思念之声。
这雪是丰年的兆头,不要让它扫去玉阶的洁白。

注释:

  • 迢迢:形容道路遥远。
  • 极塞:极指边塞,表示远方。
  • 连阙:指宫阙,古代皇宫的建筑。
  • 禅客:指修行的僧人。
  • 金锡:金色的锡杖,是僧人用的法器。
  • 擘冻旗:划分冰冻的旗帜,表示军队的行动。
  • 鹤巢:指鹤的巢穴。
  • :指凝固,静止。
  • 丰年瑞:丰收的预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以其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边塞战争频仍之时,李洞通过描绘雪景,表达了对寒冷环境与生命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李洞的《雪》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人类社会的复杂。开篇的“迢迢来极塞,连阙谓风吹”让人感受到雪的远道而来,仿佛将边塞的孤寂与寒冷描绘得淋漓尽致。接着,诗人将禅客与征人并列,展现出一种对立与交融的关系,既有佛教的宁静,也有战士的紧迫感。

在描写雪的方式上,诗人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如“细填虫穴满”和“重压鹤巢欹”,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雪的厚重,也传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整首诗在静谧的雪景中渗透着深深的思索,尤其是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希望与祝福,雪不仅是寒冬的象征,更是丰收的预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迢迢来极塞”:描绘雪的来源,远道而来,暗示孤独感。
    • “连阙谓风吹”:雪花纷飞,连宫殿也在风中摇曳,展示寒冷的侵袭。
    • “禅客呵金锡”:禅师的出现为诗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 “征人擘冻旗”:战争的紧迫感与士兵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将雪比作生命的象征,赋予雪以情感。
    • 对仗:例如“有影晴飘野,无声夜落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雪的情景,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呈现出一种悲凉中带有希望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寒冷、孤独,也代表丰收的希望。
  • 虫穴、鹤巢:体现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
  • 金锡、冻旗:分别代表宁静与战争,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洞的《雪》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禅客”是指什么?
    A. 战士
    B. 僧人
    C. 农民
    D. 商人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洞与王维的雪景描写,李洞更注重人情与社会背景,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