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忆旧) 吕本中 〔宋代〕 海雁桥边春苦。几见落花飞絮。重到柳行西,懒问画楼何处。凝伫。凝伫。十顷荷花风雨。
白话文翻译:
在海雁桥边,春天显得格外苦涩。多次目睹落花与飞絮的飘零。再次来到柳树成行的西边,懒得去询问那画楼如今在何处。我凝神伫立。我凝神伫立。眼前是十顷荷花在风雨中摇曳。
注释:
- 海雁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记忆中的某个地点。
- 春苦:春天的苦涩,可能指春天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易逝。
- 几见:多次见到。
- 落花飞絮:春天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 柳行西:柳树成行的西边。
-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阁,这里可能指诗人记忆中的某个地方。
- 凝伫:凝神伫立,形容诗人沉思或回忆的状态。
- 十顷荷花:广阔的荷花池,形容景象的壮丽。
- 风雨:风雨中的荷花,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动荡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号东莱,南宋初年诗人,与陈与义、曾几并称“江西诗派”三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如梦令》可能是诗人在回忆过去的某个场景时所作,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晚年,回忆年轻时的某个春天场景时所作。诗中的“海雁桥”和“画楼”可能是诗人年轻时常去的地方,而“重到柳行西”则表明诗人再次来到这些地方,但已经物是人非,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海雁桥”、“落花飞絮”、“柳行西”和“十顷荷花风雨”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人通过“凝伫”这一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雁桥边春苦。”:诗人以“海雁桥”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场景,但这个春天却显得“苦”,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涩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几见落花飞絮。”:通过“落花飞絮”这一意象,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易逝。
- “重到柳行西,懒问画楼何处。”:诗人再次来到“柳行西”,但已经懒得去询问“画楼”在何处,表明物是人非,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
- “凝伫。凝伫。”:通过重复“凝伫”这一动作,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 “十顷荷花风雨。”:最后一句以“十顷荷花风雨”为结尾,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重复:通过重复“凝伫”这一动作,增强了诗人的怀念之情。
- 意象:通过“落花飞絮”、“十顷荷花风雨”等意象,营造了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
- 对比:通过“春苦”与“十顷荷花风雨”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苦涩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苦涩、落花飞絮的飘零、再次来到柳行西的无奈以及凝神伫立的沉思,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意象分析:
- 海雁桥:诗人记忆中的地点,象征着过去的时光。
- 落花飞絮:春天的景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
- 柳行西:诗人再次来到的地方,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
- 十顷荷花风雨:广阔的荷花池在风雨中摇曳,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动荡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苦涩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海雁桥”是指什么? A. 一个地名 B. 一座桥 C. 一个季节 D. 一种植物 答案:A
-
诗中的“凝伫”是什么意思? A. 凝视 B. 凝神伫立 C. 凝固 D. 凝思 答案:B
-
诗中的“十顷荷花风雨”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美丽 B. 时光的流逝 C. 内心的苦涩 D. 动荡的氛围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是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诗更加婉约和细腻。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是回忆过去的诗作,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和深情。
诗词对比:
- 吕本中的《如梦令》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但吕本中的诗更加凄凉和深沉,而李清照的诗更加婉约和细腻。
- 吕本中的《如梦令》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回忆过去的诗作,但吕本中的诗更加注重意象的营造,而苏轼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吕本中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宋词鉴赏辞典》:收录了多首宋代词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和特点。
- 《吕本中诗集》:收录了吕本中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