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日雪》
时间: 2025-01-01 13:06:2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正月十日雪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维时孟春月,岁事司勾芒。
微阳力犹弱,未足扶百昌。
风伯偶偃旆,电师亦潜光。
坚冰顿欲解,蛰户不肯藏。
群阴势未屈,寒飙忽飞翔。
积阴既得泄,雪意亦异常。
痴云迷澒洞,烟水俱苍茫。
行人有堕指,裹足畏前冈。
疏梅强解事,一笑矜芳香。
谁怜百草死,万木寒仍僵。
东君始用事,抗此凛冽刚。
那知假微暾,乃复为此祥。
幽人解春衣,酒券仅可偿。
倚此数日暖,苍黄索衣裳。
万事多反覆,天心难重量。
赖我有残榼,聊足资清狂。
此意谁复论,醉眼空望羊。
白话文翻译:
在这孟春的时节,正是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的时刻。微弱的阳光尚未能驱散寒冷,春光还不够强劲。风神偶尔停下了旗帜,雷电的威力也隐匿在暗处。坚厚的冰层刚要融化,却又不肯让藏在家中的生物出来。阴云的势力尚未屈服,寒风忽然间飞舞。积聚的阴气渐渐散去,雪意却出乎意料。愚蠢的云层迷失在苍茫的水雾中。行人深陷泥泞,裹着脚不敢向前走。稀疏的梅花虽已解冻,却只是一笑自顾芳香。谁来怜惜那百草已死,万木仍在寒冷中僵硬。东风开始行动,却抵挡这凛冽的寒气。谁知那微弱的阳光,又如何带来这样的祥瑞?幽居的人解开春装,酒券也仅能抵偿一时。依靠这几日的温暖,灰黄的衣裳又被索取。万事都在反复,天心难以揣测。幸好我还有残余的酒,聊以资助我的清狂。此时的心意又有谁会理解,醉眼朦胧中只望见羊群。
注释:
- 维时: 在这个时候。
- 孟春: 春天的第一个月。
- 勾芒: 指春天的神明,象征新年的开始。
- 微阳: 微弱的阳光。
- 风伯: 风神。
- 电师: 雷电的神灵。
- 蛰户: 冬眠的生物的家,意指尚未苏醒的状态。
- 东君: 春天的神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受到当时文人圈的影响,常常以自然景象为题材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正月十日,正值冬末春初之际,诗人以雪为主题,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寒冷的无奈。诗中不仅描绘了当时的气候变化,还反映了人们对季节更替的感慨。
诗歌鉴赏:
周紫芝的《正月十日雪》是一首充满了对自然气候变化细致观察的诗。全诗以雪为中心,展现出冬季的残酷与春天的乍现。诗人在描写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坚冰”、“寒飙”、“痴云”等,营造出一种寒冷、孤独的氛围。诗的开头提到“维时孟春月”,很快就转入对阳光微弱的无奈感受,反映出春天并不如人们所愿般温暖。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风和雷的状态,暗示着自然力量的不可预测性。尤其是“行人有堕指,裹足畏前冈”,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尽管有“疏梅强解事,一笑矜芳香”的幽雅意象,但那仍是微不足道的美好在严寒面前的挣扎。
诗的最后几句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内心的清狂。“万事多反覆,天心难重量”,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人们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维时孟春月,岁事司勾芒。:当前是春天的开始,万物复苏的时刻。
- 微阳力犹弱,未足扶百昌。:微弱的阳光无法驱散寒冷,春光尚未强劲。
- 风伯偶偃旆,电师亦潜光。:风神和雷电都暂时隐匿,似乎在等待时机。
- 坚冰顿欲解,蛰户不肯藏。:冰层开始融化,但冬眠中的生物依然不愿出来。
- 群阴势未屈,寒飙忽飞翔。:阴云的势力尚未屈服,寒风忽然飞舞。
修辞手法:
- 比喻: “东君始用事”,将春天的人格化。
- 拟人: “风伯”、“电师”等自然现象被赋予人的特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寒冷的无奈,同时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 寒冷与纯洁的象征。
- 梅: 春天的前兆,象征希望。
- 冰: 冷酷与压抑的象征。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季节更替的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哪一位神明?
- A. 冬天的神明
- B. 春天的神明
- C. 秋天的神明
-
诗中“行人有堕指”的意思是:
- A. 行人被指引
- B. 行人感到困惑
- C. 行人受伤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周紫芝的《正月十日雪》与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周诗更强调气候变化对人情感的影响,而李白则更多反映个人的孤独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周紫芝相关研究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