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石壁》
时间: 2025-01-17 09:36: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石壁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两峰夹天高,一水绕山麓。
鸟道盘山腰,下临千仞谷。
仰视寸草青,千章罗巨木。
转峡泻哀湍,惊雷裂坤轴。
日月所隐庇,光景不到目。
道险当舍车,重趼摩两足。
不知谁凿空,穿穴入山腹。
平生蜀道难,耳目闻见熟。
兹山亦尤物,初未挂史牍。
了知天宇间,万险自重复。
穷人重锱铢,凌冒取危辱。
岁晏霜雪多,归途戒当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险峻的山峰和蜿蜒的水流,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两座高峰夹住天空,一条河流环绕着山脚。鸟道在山腰盘旋,俯瞰着千丈深谷。抬头仰望,草木青翠,巨木参天。山谷中溪流急促而下,仿佛雷声震裂了大地。日月的光辉隐蔽在高处,光景无法照射到眼前。道路险峻,必须舍弃车辆,双脚艰难地摩挲着石路。不知是谁开凿了这条隧道,穿越了山的内部。平生走过的蜀道艰难,耳闻目睹都已熟悉。如今这座山也是个美丽的地方,初次未曾见于史书。了解到天宇之间,万般险阻总是重复。穷人看重锱铢之利,冒险去争取羞辱。到了岁末,霜雪增多,归途要快些。
注释
- 寸草:指小草,象征生命的渺小。
- 千仞:形容山的高度,千仞即千丈深。
- 下临:俯视,向下看。
- 重趼:形容脚步艰难,摩擦。
- 蜀道:指四川的道路,以险著称。
- 史牍:历史的文献。
- 锱铢:形容微小的金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仲明,号紫芝,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周紫芝游历蜀地期间,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与艰险,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过石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诗,诗中通过对险峻山壁、蜿蜒溪流、苍翠森林的细致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思考。开篇两峰夹天高、流水环绕山麓,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自然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高山之中。鸟道、千仞谷的描写则加深了险峻感,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险恶。
诗中对草木的仰视与山中溪流的急促流淌,隐喻了生命的渺小与自然的力量,表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敬畏。结尾处提到穷人重视每一分财物,反映了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困境,以及在艰难环境中不懈追求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与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峰夹天高:高耸入云的两座山峰,形成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 一水绕山麓:流水环绕在山脚,更增添了自然的灵动。
- 鸟道盘山腰:小道像鸟的飞翔一样在山腰盘旋,形象生动。
- 下临千仞谷:俯视千丈深的谷底,强调高度与险峻。
- 仰视寸草青:仰望小草,表现出生命的渺小。
- 千章罗巨木:千姿百态的巨树,彰显自然的繁茂。
- 转峡泻哀湍:山谷中溪流奔泻而下,声音如悲哀的呐喊。
- 惊雷裂坤轴:雷声震裂大地,形容自然的力量。
- 日月所隐庇:日月的光辉被山隐蔽,强调光明的渺小。
- 道险当舍车:道路险峻,必须放弃车辆,转而步行。
- 重趼摩两足:双脚疼痛,行走艰辛。
- 不知谁凿空:不知何人开凿了这条山腹之路。
- 平生蜀道难:一生走过蜀道,深知其艰难。
- 兹山亦尤物:此山也是美景,未曾在史册中记载。
- 了知天宇间:了解天地之间,艰险总是重复。
- 穷人重锱铢:穷人看重微小的利益,体现生存的艰难。
- 凌冒取危辱:冒险去争取可能的羞辱。
- 岁晏霜雪多:年末时节,霜雪增多,归途需加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水与人生进行比喻,表现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艰辛。
- 对仗:如“日月所隐庇,光景不到目”,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溪流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借景抒情,发人深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高耸与坚韧,代表人生的挑战。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 草木:象征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繁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过石壁》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周紫芝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蜀道”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四川
- B. 广东
- C. 湖南
-
诗中用来形容山的词汇有哪些?
- A. 高耸
- B. 苍翠
- C. 险峻
答案:
- B
- A
- A, B,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周紫芝的《过石壁》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均描绘了山水之美,前者更注重对险峻景象的细腻描写,后者则表现了晨曦初现时的壮阔景象,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营造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现代文学评论杂志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