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时间: 2025-01-01 13:06: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作者:柳宗元(唐代)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柳州城楼上俯瞰大自然和内心的愁苦。高楼直通荒野,海天一色让人感到无尽的忧愁。狂风掀起了水面上的芙蓉,密集的雨水斜斜地侵袭着薜荔的墙面。山岭的树木遮挡了千里远的视野,江流蜿蜒曲折,宛如人心的曲肠。即使身处百越的文身地,诗人的音信仍然滞留在故乡,思念之情难以释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高楼:指城楼,象征着高远的视野。
- 大荒:指广阔的荒野,象征着辽阔和孤独。
- 芙蓉水:指水面上的荷花,象征着美好的景象。
- 薜荔墙:指用薜荔植物围成的墙,常见于南方地区。
- 百越: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象征着遥远的地方。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百越”是指古代南方的民族,柳宗元在诗中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身处异地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号柳河,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勃、孟郊并称。其诗风以清新、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哲理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柳宗元被贬至柳州期间,反映了他在异乡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柳宗元因政治原因被贬,心中充满愤懑与伤感,正因如此,他的诗句中蕴含着浓厚的抒情成分。
诗歌鉴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七言律诗。诗人在城楼上俯瞰周遭的景象,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开篇“城上高楼接大荒”以高楼为起点,给人以开阔的视野,接着“海天愁思正茫茫”则将这种开阔感与内心的愁苦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既有动态的美感,又透出一丝忧伤,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通过树木和江流的描写,表达了视野的局限与情感的曲折,形成了一种沉郁的情感氛围。
最后,“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尽管身处异乡,诗人依然思念着故乡的亲人和朋友,音信的滞留让他的孤独感愈加明显。整首诗在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中,展现了柳宗元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上高楼接大荒:高楼直通荒野,象征孤独与辽阔。
- 海天愁思正茫茫:海天一色,愁苦无尽,反映诗人的心境。
- 惊风乱飐芙蓉水:狂风掀起水面,表现自然的动荡。
- 密雨斜侵薜荔墙:细雨斜斜地打湿薜荔墙,传达忧伤的气氛。
- 岭树重遮千里目:山岭的树木遮挡视野,象征心灵的阻隔。
- 江流曲似九回肠:江流蜿蜒曲折,形象地比喻人的复杂情感。
- 共来百越文身地:身处异乡,远离故土,传达孤独感。
- 犹自音书滞一乡:音信不通,更显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流比作“九回肠”,表达曲折复杂的情感。
- 对仗:如“惊风乱飐”和“密雨斜侵”,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慨,反映了他在贬谪生涯中的孤独与无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展现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孤独与超脱。
- 大荒:代表辽阔与无边的思念。
- 芙蓉水:象征美好却又脆弱的情感。
- 薜荔墙:象征故乡的温馨与亲切。
这些意象在诗中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意思是: A. 海天一色,心情愉悦
B. 海天一色,心情忧愁
C. 海天一色,心情复杂
D. 海天一色,心情宁静 -
“江流曲似九回肠”中的“九回肠”是指: A. 直的水流
B. 曲折的心情
C. 直通的道路
D. 远方的景象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同样为登高望远的作品,但更强调壮丽的景色与豪情,情感较为激昂。
- 《早发白帝城》:描绘早晨景象,但更多的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较为轻快。
这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境界与心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柳宗元诗文集》
- 《唐代文学史》
这些书籍可为深入理解柳宗元及其诗歌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