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吟》

时间: 2025-01-19 21:33:08

蘧瑗知非日,宣尼读易年。

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

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

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正吟 邵雍 〔宋代〕

蘧瑗知非日,宣尼读易年。 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 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 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白话文翻译:

蘧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日,宣尼在读《易经》的年纪。 人们的情感往往止步于此,天意难道只是偶然吗? 处理事务时感到更加疲倦,向往山林的兴致却更加坚定。 谁能与我有着相同的志向,一起相伴在伊川老去。

注释:

  • 蘧瑗: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以知错能改著称。
  • 宣尼:指孔子,孔子被尊称为“宣尼父”。
  • 易:指《易经》,古代经典之一。
  • 人情止于是:人们的情感往往停留在表面。
  • 天意岂徒然:天意难道只是偶然的安排吗?
  • 立事情尤倦:处理事务时感到特别疲倦。
  • 思山兴益坚:向往山林的兴致更加坚定。
  • 伊川: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诗词背景: 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新正吟》可能是在新年之际,诗人反思过去,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蘧瑗的知非和宣尼的读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天意的深刻思考。诗中“人情止于是,天意岂徒然”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天意的敬畏。后两句“立事情尤倦,思山兴益坚”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蘧瑗和宣尼的典故,引出对人生和天意的思考。
  • 第二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天意的探讨,暗示人生的复杂和不可预测。
  • 第三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事务的疲倦。
  • 第四句则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希望有人能共享此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蘧瑗和宣尼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人生和天意的思考。
  • 设问:“天意岂徒然”是一种设问,引发读者对天意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渴望。

意象分析:

  • 蘧瑗知非:象征着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
  • 宣尼读易:象征着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 思山兴益坚:象征着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1. 诗中“蘧瑗知非日”指的是谁? A. 蘧瑗 B. 宣尼 C. 邵雍 D. 孔子 答案:A

  2. “宣尼读易年”中的“宣尼”指的是谁? A. 蘧瑗 B. 孔子 C. 邵雍 D. 老子 答案:B

  3. 诗中“思山兴益坚”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天意的敬畏 D. 对人生的思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日田园杂兴》: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诗作,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邵雍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人生和天意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邵雍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