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六》

时间: 2025-01-19 20:45:14

年老逢春春意多,波光谁染柳谁搓。

池亭正好爱不彻,草木向荣情奈何。

便把樽罍通意思,须防风雨害清和。

千红万翠中间里,似我闲人更有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老逢春春意多,波光谁染柳谁搓。 池亭正好爱不彻,草木向荣情奈何。 便把樽罍通意思,须防风雨害清和。 千红万翠中间里,似我闲人更有么。

白话文翻译:

年老时遇到春天,春天的气息格外浓厚,波光粼粼的水面是谁染上了色彩,柳枝又是谁搓揉成这般柔软。 池边的亭子正是我喜爱的地方,草木欣欣向荣,我对此情此景无可奈何。 于是我举杯畅饮,表达我的情感,但也必须防范风雨破坏这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繁花似锦、绿叶如翠的环境中,像我这样的闲人是否还有更多呢?

注释:

  • 波光谁染柳谁搓:形容春天水波粼粼,柳枝柔软,用“染”和“搓”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形象生动。
  • 池亭正好爱不彻:池边的亭子是我非常喜爱的地方,但“爱不彻”表达了一种无法完全表达的爱慕之情。
  • 樽罍:古代的酒器,这里指饮酒。
  • 清和:指天气晴朗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在年老之际,他对春天的感受更加深刻,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诗人用“波光谁染柳谁搓”这样的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力,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诗中的“池亭正好爱不彻”表达了对美好景物的深深喜爱,但又带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遗憾。最后两句“千红万翠中间里,似我闲人更有么”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邵雍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老逢春春意多:诗人年老时遇到春天,春天的气息格外浓厚。
  2. 波光谁染柳谁搓:用拟人手法描绘春天水波粼粼,柳枝柔软。
  3. 池亭正好爱不彻:池边的亭子是诗人喜爱的地方,但爱慕之情无法完全表达。
  4. 草木向荣情奈何:草木欣欣向荣,诗人对此情此景无可奈何。
  5. 便把樽罍通意思:诗人举杯畅饮,表达自己的情感。
  6. 须防风雨害清和:必须防范风雨破坏这宁静和谐的氛围。
  7. 千红万翠中间里:在繁花似锦、绿叶如翠的环境中。
  8. 似我闲人更有么:像诗人这样的闲人是否还有更多呢?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波光谁染柳谁搓”,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千红万翠中间里”,色彩对比鲜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超然物外、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光:春天的水波,象征生机和活力。
  • 柳:春天的柳树,象征柔软和生命力。
  • 池亭:诗人喜爱的地方,象征宁静和美好。
  • 草木:春天的草木,象征繁荣和生机。
  • 樽罍:古代的酒器,象征饮酒和表达情感。
  • 千红万翠:繁花似锦、绿叶如翠,象征春天的美丽和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波光谁染柳谁搓”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池亭正好爱不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地方的喜爱? A. 花园 B. 池边亭子 C. 山林 D. 田野

  3. 诗中“千红万翠中间里”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冬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夏天

答案:

  1. B. 拟人
  2. B. 池边亭子
  3. C.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对春天的深刻感受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描绘了春天的宁静和自然之美。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邵雍《年老逢春十三首 其六》:两者都描绘了春天,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邵雍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邵雍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