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时间: 2025-01-01 12:37:39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吾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
李白

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
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
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
泛此黄金花,颓然清歌发。
一朝摧玉树,生死殊飘忽。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谁传广陵散,但哭邙山骨。
泉户何时明,长扫狐兔窟。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南阳城,独自品尝山中的蕨菜。
我怀念与崔宗之一起,白水边玩弄皎洁的明月。
时光流逝,经过菊潭,纵情饮酒无休止。
泛舟于黄金花间,忧伤地唱起旧曲。
一朝摧毁了玉树,生死变幻无常。
留给我孔子的琴,琴在而人已去。
谁能传唱《广陵散》,只剩下对邙山亡灵的哀叹。
泉水何时才能明澈,长久打扫狐兔的洞窟。

注释

  • 南阳:地名,李白曾居住于此。
  • 崔宗之:指崔朗中宗,李白的朋友。
  • 玉树:比喻美人或年轻的生命,象征美好的事物。
  • 孔子琴:指孔子所用的琴,象征着古代文化和智慧。
  • 广陵散:古琴曲名,传说源于广陵地区,寓意悲伤的曲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飘逸的个性和奔放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被称为“诗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李白的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怀念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通过回忆与崔郎中宗的往事,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崔宗之的游玩经历,展现了李白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前两句描述了在南阳城中的宁静生活,简单的饮食与自然相伴,反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入对欢乐时光的追忆,表现出李白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和无尽畅饮的快乐。然而,随着时光流逝,诗人意识到生死的无常,愈发感到孤独与失落。最后几句通过“孔子琴”的意象,传达了对逝去文化的哀伤和对友人离世的惋惜。整首诗情感深厚,意境宽广,展现了李白对于生命和友谊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在南阳城:回忆昔日的生活地点,感慨时间的流逝。
  • 唯餐独山蕨:表达了孤独的饮食生活,反映出一种清淡的生活态度。
  • 忆与崔宗之:引出对崔宗之的怀念,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 白水弄素月:描绘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清丽的月光映照在水面上。
  • 时过菊潭上: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纵酒无休歇:描写无拘无束的饮酒乐趣,表现年轻时的洒脱。
  • 泛此黄金花:隐喻在美好事物中流连,表达一种生活的惬意。
  • 颓然清歌发:表现出一种失落的情绪,似乎与欢乐的过去形成对比。
  • 一朝摧玉树: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留我孔子琴:琴的象征意义,承载着文化与友谊的记忆。
  • 琴存人已殁:感叹友人已去,琴却还在,传达出强烈的怀旧情感。
  • 谁传广陵散:表达对逝去文化的哀伤。
  • 泉户何时明: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象征着清澈的生活与内心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树”比喻美好的事物和生命。
  • 拟人:琴的存在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 对仗:如“生死殊飘忽”,强调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怀旧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崔宗之的思念,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阳:象征着宁静的生活和美好的回忆。
  • 孔子琴:象征着文化传承与友谊的纽带。
  • 黄金花: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与欢乐的时光。
  • 广陵散:象征着古老文化的悲哀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李白
    • C.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孔子琴”寓意是什么?

    • A. 物质财富
    • B. 文化传承与友谊
    • C. 自然景色
  3. “一朝摧玉树”中“玉树”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 B. 自然风光
    • C. 财富

答案

  1. B. 李白
  2. B. 文化传承与友谊
  3. A. 生命的美好与脆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的另一首表现孤独与美好生活的诗作。
  •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名作,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差异:李白多表现豪放与洒脱,杜甫则更注重社会现实与人道关怀。通过比较两位诗人的作品,能够更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