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蟠木不彫饰,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质朴之美的赞赏。诗人提到,未经雕刻的木材与斧头相伴,虽然粗糙,但最终成就了如山岳般巍峨的酒樽,其材料来自于栋梁之余。外表与金制的酒杯并列,内部则盛装着美玉般的醇酒。诗人感到惭愧,因自己不够出色,只能在华丽的筵席上占有一席之地。
注释:
- 蟠木:盘曲的树木,指天然生长的木材。
- 斤斧:木工工具,象征粗犷的制酒过程。
- 樽成山岳势:形容酒樽的宏伟和气势如山。
- 栋梁:指大材,通常用作建筑的支柱。
- 金罍:金制酒器,与诗中的酒樽形成对比。
- 玉醴:美玉般的酒,形容酒的质量上乘。
- 玳筵:华丽的筵席,表示宴会的奢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他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高超的诗才著称,作品广泛,题材丰富。
创作背景: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咏山樽》是他在某次宴会上写的,表达了对酒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咏山樽二首 其一》展现了李白对饮酒和自然的独特感受。诗中通过对酒樽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质朴与酒的醇厚。开头两句直白而生动地描绘了未雕饰的木材,展现了自然的本色与粗犷之美。接着,诗人将酒樽比作山岳,既赞美了酒的丰厚,也象征着一种人生的追求:即使是简单的材料,也能创造出伟大的成就。
转而提到金制酒器,暗示世俗的奢华与浮华,与自己所用的酒樽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谦逊,也引发了对品位的思考。最后,诗人以“惭君垂拂拭”结束,表达了对同席者的敬仰与自愧,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感共鸣与对人生态度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蟠木不彫饰:自然的木材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展现自然之美。
- 且将斤斧疏:虽然用斧头砍伐,但表现出一种粗犷的美感。
- 樽成山岳势:酒樽的形态如同巍峨的山岳,体现其气势。
- 材是栋梁馀:酒樽的材料是建筑用的木材,象征坚固。
- 外与金罍并:外观与金杯相并,展现豪华。
- 中涵玉醴虚:内部盛满了美酒,表明品质优良。
- 惭君垂拂拭:自愧不如于他人,反映出诗人的谦逊。
- 遂忝玳筵居:在华丽的宴席上占有一席之地,感到羞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樽比作山岳,增强了意象的力度。
- 对仗:诗中许多句子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形容酒樽的气势如山岳,突出其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酒樽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传递出一种对质朴之美的珍视,以及对名利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蟠木:象征自然、质朴。
- 樽:象征饮酒文化与人际交往。
- 金罍:代表奢华与世俗的追求。
- 玉醴:象征高雅与美好,反映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蟠木”指的是什么?
- A. 经过雕刻的木材
- B. 未经雕饰的木材
- C. 金制酒器
- D. 美玉
-
“樽成山岳势”这句中的“山岳”比喻了什么?
- A. 酒的气势
- B. 自然的高大
- C. 人生的追求
- D. 友情的深厚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杜甫《饮中八仙歌》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对比: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