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海珠李忠简公祠》
时间: 2025-01-17 09:18: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祠筑傍蕊珠宫,
砥柱狂澜障海东。
一代才猷光竹帛,
千秋文藻陋雕虫。
丹心抗疏孤忠在,
黑发还家大隐同。
祀典由来南国重,
芳名谁复步长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海珠李忠简公祠的雄伟和作者对李忠简公的崇敬。公祠建在蕊珠宫旁,犹如坚柱抵挡着狂暴的海浪。李忠简公是一代才俊,他的文才在历史上光辉灿烂,而如今的文人却多为雕虫小技。作者怀抱一颗赤诚的心,坚守孤独而忠诚的信念,像他一样,愿意在黑发时归隐于家乡。祭祀的典礼在南国一向受到重视,而如今,又有谁能再像他那样驰骋长风呢?
注释:
- 蕊珠宫:指的是海珠地区的一个地名,象征着美丽与高贵。
- 砥柱狂澜:砥柱比喻坚固的支柱,狂澜指的是巨浪,形容李忠简公的伟大能挡住风浪。
- 竹帛:古代书写材料,象征着文人墨客的成就。
- 陋雕虫:指的是一些肤浅的文人,形容其技艺低下。
- 丹心:指赤诚的心,通常用来形容忠诚的情感。
- 祀典:祭祀的典礼。
- 长风:比喻志向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晟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多反映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李忠简公祠前所作,表达了对李忠简公的敬仰与怀念。李忠简公是南国的一位名士,其忠诚和才华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忠诚主题,李晟通过对李忠简公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精神的推崇和对当代文人境遇的感慨。诗的开头以“行祠筑傍蕊珠宫”引入,展现了公祠的地理位置和壮丽景象,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下来的“砥柱狂澜障海东”则以强烈的比喻展现了李忠简公的伟大,仿佛他是抵挡风浪的支柱,突显出他在历史中的重要性。
李晟在诗中通过对比“一代才猷光竹帛”和“千秋文藻陋雕虫”,不仅赞美了李忠简公的才华,也对当代文人的肤浅感到失望。通过“丹心抗疏孤忠在”,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忠诚与执着,进一步强调了忠诚精神的价值。最后两句通过祭典的重视和对李忠简公芳名的追忆,唤起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敬仰,留下了深刻的反思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祠筑傍蕊珠宫:公祠建在蕊珠宫旁,景色优美,具有纪念意义。
- 砥柱狂澜障海东:李忠简公如同坚固的支柱,能抵挡海上的狂风巨浪,象征其伟大的品德。
- 一代才猷光竹帛:李忠简公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留名青史。
- 千秋文藻陋雕虫:如今的文人多为浮华之作,缺乏深度与内涵。
- 丹心抗疏孤忠在:诗人表达自己对忠诚的坚定信念,像李忠简公一样。
- 黑发还家大隐同:愿意在黑发时回归家乡,过隐居生活。
- 祀典由来南国重:南方对于祭祀的传统沿袭已久,重视历史与文化。
- 芳名谁复步长风:李忠简公的伟大名声,时至今日又有谁能与之相提并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砥柱狂澜”比喻李忠简公的伟大。
- 对仗:整首诗运用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通过对比强调文人技艺的低下。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李忠简公的崇敬,展现了忠诚与才华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对当代文人境遇的失望,强调了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道德精神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珠宫:象征美丽与荣耀的地方。
- 狂澜:象征历史的风波与挑战。
- 丹心:忠诚的象征。
- 黑发:代表年轻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忠简公祠位于哪个地方?
- A. 海珠宫
- B. 蕊珠宫
- C. 长风
-
诗中提到的“丹心”指的是什么?
- A. 忠诚
- B. 美丽
- C. 财富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对当代人的失望
- B. 对李忠简公的崇敬
- C. 对未来的希冀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忧国之情,而李晟的诗则更突出个人的忠诚与献身精神。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壮志豪情,与李晟的忠诚主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入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