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

时间: 2025-01-17 09:45:54

秋闺寒不寐,中夜理衣裳。

裂帛开朱匣,调砧响画廊。

力从香杵竭,思绕玉关长。

泪滴痕犹染,凭君察远将。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捣衣

作者: 区大枢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秋闺寒不寐,中夜理衣裳。
裂帛开朱匣,调砧响画廊。
力从香杵竭,思绕玉关长。
泪滴痕犹染,凭君察远将。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秋夜,我无法入眠,在午夜时分整理衣裳。
撕开锦缎的盒子,敲打衣物的声音在画廊中回响。
我用尽了力气,香榧杵也快要磨薄,思念的情绪如同长长的玉关。
泪水滴落在衣裳上,留下痕迹,希望你能察觉我遥远的思念。

注释:

  • 秋闺:指秋天的闺房,象征孤寂与思念。
  • 不寐:无法入眠。
  • 理衣裳:整理衣物,表现细致的情感。
  • 裂帛:撕开布料,暗示情感的撕裂。
  • 朱匣:红色的盒子,通常用来装饰品或衣物。
  • 调砧:敲打衣物的声音,表现细腻的生活场景。
  • 香杵:香榧杵,指用来捣衣物的工具,象征辛勤劳动。
  • 玉关:象征遥远的地方,也暗指思念的对象。
  • 泪滴痕犹染:泪水留下的痕迹,表现悲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区大枢,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捣衣》创作于明代,正值古代女性的情感困境,诗中展现了女子在孤寂夜晚的思念与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与无奈。

诗歌鉴赏:

《捣衣》清新而又充满情感,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开头“秋闺寒不寐”,直接引入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萦绕在心头的是对远方人的思念。接下来的“中夜理衣裳”则揭示了她在这份孤寂中所做的事情,整理衣裳不仅是生活的琐事,更是思念的延续。撕扯布料的声音和敲打衣物的声音在夜空中回响,充满了无奈与哀伤。

在情感的表达上,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情感波动。“力从香杵竭,思绕玉关长”,这一句既表现了她对思念的执着,也暗示了这种思念的沉重。最后一句“泪滴痕犹染”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泪水的痕迹不仅仅是对远方人的思念,更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孤独与思念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女性在社会和情感中的脆弱与坚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细腻与情感的真挚,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闺寒不寐:秋天的闺房,寒冷而无法入眠,直接描绘女子的孤独和寒冷。
  2. 中夜理衣裳:午夜时分整理衣物,表明她内心的细腻与情感的波动。
  3. 裂帛开朱匣:撕开布料的声音,象征情感的破裂与无奈的心境。
  4. 调砧响画廊:敲打衣物的声音回响,渲染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5. 力从香杵竭:用尽了力量,表明思念的沉重与难以承受。
  6. 思绕玉关长:思念如同漫长的距离,表现出对远方人的深切期盼。
  7. 泪滴痕犹染:泪水的痕迹依然存在,象征着难以愈合的思念。
  8. 凭君察远将:呼唤对方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切。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力从香杵竭,思绕玉关长”,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思念比作漫长的旅途,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深度。
  • 声韵:使用清脆的声韵(如“调砧响”),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营造了夜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中所承受的痛苦与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沉寂、孤独与思念。
  2. :代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的隐秘。
  3. 衣裳: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情感的寄托。
  4. 泪水:象征悲伤与思念的痕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闺寒不寐”中的“寒”指什么?
    • A. 温暖
    • B. 寒冷
    • C. 清凉
    • D. 炎热
  2. “裂帛开朱匣”中,朱匣主要用来装什么?
    • A. 食物
    • B. 衣物
    • C. 书籍
    • D. 器具
  3. 诗中提到的“泪滴痕犹染”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惊讶
    • C. 哀伤
    • D.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女性在孤独中的思念,风格更为婉约细腻。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