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效·鸣穷》
时间: 2024-12-29 03:50: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效·鸣穷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吾有车兮山之阿,吾有舟兮江之沚。
任重兮致远,欲行兮谁止。
车欲行兮山路槎牙,舟欲行兮底着平沙。
吾不能移王屋之山兮,通褒斜之孤。
此舟车兮,孰推孰挽。
将狶膏棘轴而强挽兮,畏颡泚兮力疲。
将编蒲结草而强挽兮,惮褰裳而汩其泥。
欲行石兮乘流,吾当求之梓人之与阳侯。
白话文翻译
我有车在山边,我有舟在江岸。
责任重大,志向远大,谁能阻止我前行?
车想走在山路上,却难以前进;舟想行驶,却扎在沙滩上。
我无法移走王屋山,也无法通达褒斜孤峰。
这舟和车,谁在推动,谁在拉扯?
要用粗糙的棘轴强行拉动,怕是力不从心,容易疲惫。
要用编织的蒲草强行拉动,又怕弄湿衣裳,泥泞不堪。
想要顺流而行,应该向梓人和阳侯寻求帮助。
注释
- 车兮: 车子啊,感叹词,表示情感的抒发。
- 山之阿: 山边,意指山的边缘。
- 舟兮: 舟船啊,同样的感叹。
- 任重兮致远: 意为责任重大,目标远大。
- 王屋之山: 王屋山,古代名山,象征高耸的障碍。
- 褒斜之孤: 褒斜山,指特定的高山,代表理想与追求。
- 狶膏棘轴: 刺痛的棘轮,形容拉动的艰难。
- 梓人之与阳侯: 梓人和阳侯是古代的木匠,表示需要专业帮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的志向与时代的困境。
创作背景:
本诗成作于一个社会动荡、政治复杂的时代,诗人以舟车象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表达出对事业艰难与阻碍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九效·鸣穷》以山与水的意象为载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诗的开头,诗人以“吾有车兮山之阿,吾有舟兮江之沚”开篇,描绘出一种向往与追求。车和舟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理想的追求。接着,诗人指出“任重兮致远,欲行兮谁止”,这句展示了他面对重重困难时的坚韧与执着。
在随后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山路与沙滩的描绘,表现出追求理想的艰辛与阻碍,体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尤其是“我不能移王屋之山,通褒斜之孤”,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力。最后,诗人提出求助于“梓人之与阳侯”,不仅是寻求外援的无奈,更是对自身能力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深刻的自知之明。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有车兮山之阿,吾有舟兮江之沚: 诗人开篇自述,拥有车与舟,设定了前行的背景。
- 任重兮致远,欲行兮谁止: 表达责任与理想的重大,强调追求的决心。
- 车欲行兮山路槎牙,舟欲行兮底着平沙: 描述山路与沙滩的障碍,象征追求理想的困难。
- 吾不能移王屋之山兮,通褒斜之孤: 表达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 此舟车兮,孰推孰挽: 反思推动与拉扯的关系,暗示协作的重要性。
- 将狶膏棘轴而强挽兮,畏颡泚兮力疲: 描述拉动过程的艰辛,表现出力不从心的感受。
- 将编蒲结草而强挽兮,惮褰裳而汩其泥: 强调拉扯的危险,表现出对困境的恐惧。
- 欲行石兮乘流,吾当求之梓人之与阳侯: 提出求助的想法,展现出对外界支持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车与舟象征人生的追求与理想。
- 对仗: 形式上整齐,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赋予车与舟以情感,增强了表达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舟车的描写,表达了面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展现出一种追求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 行动与追求的象征。
- 舟: 流动与变化的象征。
- 山: 障碍与理想的象征。
- 沙: 现实与困境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屋之山”象征什么? A. 理想的高峰
B. 现实的障碍
C. 个人的追求
D. 以上皆是 -
诗人希望向谁寻求帮助? A. 王屋山的神明
B. 梓人和阳侯
C. 自己的能力
D. 大自然
答案:
- D. 以上皆是
- B. 梓人和阳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与李白的作品,杜甫在《登高》中也表现出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而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瑰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由的追求。两者均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十九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