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玉山》

时间: 2024-12-29 03:14:38

蓐食转前峰,梅黄细雨中。

涛翻疑鹭翿,泉激认松风。

山合秧畦窄,林深屐路通。

怪来人语别,一置便江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蓐食转前峰,梅黄细雨中。
涛翻疑鹭翿,泉激认松风。
山合秧畦窄,林深屐路通。
怪来人语别,一置便江东。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中,山峰前的草木郁郁葱葱,梅花也开始朦胧绽放。涛声翻滚,似乎在与白鹭争鸣,泉水奔流,清脆的声音在松林中回荡。山间的田畦狭窄,林间小路却通畅无阻。奇怪的是,离别时人们的言语仍在耳畔回响,转瞬之间便已身在江东。

注释:

  • 蓐食:指草木的生长,寓意自然的繁盛。
  • 梅黄:梅花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涛翻:波涛翻滚,形象地描写江水的汹涌。
  • 鹭翿:白鹭鸟,常出现在水边,象征着宁静。
  • 泉激:泉水奔流,声响激越,形容山泉的活力。
  • 秧畦:指农田的种植区域,带有农田的气息。
  • 屐路:木屐行走的小路,表现出林间小道的清幽。
  • 怪来:表示惊讶,感叹离别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葛立方,生活在宋代,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季,诗人游历于玉山,目睹自然景色与人事离别,生发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将至玉山》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与抒发离别情感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山水的悠然。前四句通过对梅花、涛声、泉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后四句则转向离别的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但同时又夹杂着一丝惆怅。整首诗行文流畅,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通过自然的景象,诗人把内心的情感倾诉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蓐食转前峰: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草木新生。
  2. 梅黄细雨中:在细雨中,梅花的花朵朦胧而美丽。
  3. 涛翻疑鹭翿:波涛声翻滚,像是与白鹭对话,生动形象。
  4. 泉激认松风:泉水奔涌,声响清脆,仿佛与松风交融。
  5. 山合秧畦窄:山间的田畦狭窄,显现出自然的局促。
  6. 林深屐路通:林深而小路通畅,显示出幽静的环境。
  7. 怪来人语别:离别时对话的声音令人感到奇怪。
  8. 一置便江东:一转眼已在江东,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情感的寄托,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涛声与白鹭对话,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音调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离别情感,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黄:象征春天和新的开始。
  • 涛声:象征生命的力量与流动。
  • 泉水:象征清新、灵动的自然气息。
  • 山、林:代表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蓐食”指的是: A. 草木的生长
    B. 离别的情感
    C. 雨水的滋润
    D. 田间的农作

  2. 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哪种情感? A. 恐惧
    B. 热爱
    C. 忧伤
    D. 愤怒

  3. “涛翻疑鹭翿”中的“鹭翿”是指: A. 一种植物
    B. 白鹭鸟
    C. 山峰
    D. 小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葛立方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均借自然景象抒发情感,但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悠远和哲理的深邃,而葛立方则更倾向于描绘生动的自然场景与细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