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菊
作者:史铸 〔宋代〕
花美虽堪写团扇,艳妖未必入东篱。纪名何取它山物,偏问园官总不知。
白话文翻译:
这朵花虽然美丽,足以用来绘制团扇,但艳丽的花未必能够融入东篱的环境。为何要去寻求其他地方的名花,偏偏问园中官员却对此一无所知。
注释:
- 花美:花儿的美丽。
- 团扇:一种扇子,形状为圆形,通常用纸或丝绸制成,适合绘画。
- 艳妖:形容花朵的美艳动人。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用来比喻隐逸的田园生活。
- 纪名:记录或纪念名花。
- 他山物:其他地方的花草。
- 园官:指管理园子的官员或人。
典故解析:
“东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在表达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与诗中对比美丽花朵的内涵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铸,生活在宋代,是一位颇具才华的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诗作在一个清幽的园林中创作,诗人对美的花朵和隐逸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石菊》通过对石菊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的独特理解。首句强调花的美丽,暗示这种美可以用来装饰团扇,而后又提出质疑,艳丽的花朵并不一定能在东篱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环境关系的思考。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对名花的追求与对园官无知的失望,似乎在呼唤对真正自然美的重视。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行:花虽美丽,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但美丽并不总能适应自然环境。
- 第二行:即便花朵艳丽,仍可能不适合东篱的隐逸氛围。
- 第三行:为何要寻找其他地方的名花,难道不应珍视本土之花?
- 第四行:对园中官员的询问,显露出对其无知的批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美与团扇相提并论,强调其艺术价值。
- 对仗:诗中前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石菊的描绘,表达了对本土自然之美的珍视与对外来名花的反思,强调了内心对自然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石菊:象征自然之美,坚韧而不张扬。
- 团扇:代表艺术与生活的结合。
- 东篱:隐逸的理想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团扇”用来形容什么? A. 生活的享受
B. 美丽的花
C. 艺术创作
D. 自然景色 -
“东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名利
B. 隐逸生活
C. 追求
D. 旅游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史铸的《石菊》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史铸更强调对美的独特解读与对世俗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