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菊》
干弱叶织花特奇,艳浓九夏到秋进。
枝头结实元为乐,争奈越中人罕知。
白话文翻译:
《石菊》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独特的菊花,虽然它的茎干纤细,叶片稀少,但它的花朵却格外美丽,盛开的时节是夏末秋初。诗人认为,这种菊花的果实本应带给人们欢乐,但可惜的是,生活在越中(即今浙江一带)的人们却对此知之甚少。
注释:
- 干弱:指植物的茎干细弱。
- 叶织:形容叶片稀少而精致,如同编织而成。
- 花特奇:花朵特别奇异、美丽。
- 艳浓:形容花色浓艳。
- 九夏:指农历九月,即秋季开始的时节。
- 结实:指开花后结出的果实。
- 元为乐:本应是乐趣和享受的来源。
- 争奈:可惜、无奈的意思。
- 越中人:指居住在越地的人。
典故解析:
“越中”指古越国,今浙江一带,以其出产菊花而著称。诗中提到的菊花,虽然在外界并不被广泛认知,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美丽而富有内涵的花卉,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世俗无知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史铸,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主要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
- 创作背景:在宋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美的追求。史铸以石菊为切入点,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们无知的叹息。
诗歌鉴赏:
这首《石菊》通过描写一种特殊的菊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开头两句“干弱叶织花特奇,艳浓九夏到秋进”描绘了菊花的外貌,虽干瘦弱小,却开出艳丽的花朵,似乎在讴歌这种不被重视却生机勃勃的生命。接着,诗人转向菊花的果实,表达了对生活乐趣的期盼,然而最后一句“争奈越中人罕知”则流露出一种遗憾,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保护欲。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写菊花的生长状态,干瘦的茎和稀疏的叶子,似乎在强调其不被重视。
- 第二句:突出了花的美丽与颜色的艳丽,表现出夏秋季节的转换。
- 第三句:提到菊花的果实,象征着生活的乐趣。
- 第四句:尽管如此,诗人仍然感到遗憾,因为这种美丽在越地的人们眼中却是罕见的。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如“干弱”与“艳浓”,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与对人们无知的叹息,提醒人们去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美好事物。
意象分析: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独立,代表了那些在逆境中绽放的美。
- 果实:象征着快乐与收获,表达人生的乐趣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
“干弱”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叶片 B. 茎干 C. 花朵 -
诗中提到的“越中人”对菊花的态度是什么?
A. 知道并喜爱 B. 罕知 C. 认为无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的《静夜思》: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诗词对比:
- 史铸的《石菊》与陶渊明的《饮酒》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史铸更侧重于对被忽视之美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是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