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汴河览古 徐凝 〔唐代〕 炀帝龙舟向此行,三千宫女采桡轻。 渡河不似如今唱,为是杨家怨思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隋炀帝的龙舟曾经驶过这里,三千宫女轻盈地划着桨。渡河时的歌声与现在不同,那是因为杨家的哀怨之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炀帝:指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 龙舟:古代帝王乘坐的大型船只。
- 采桡:指宫女划船的动作。
- 怨思声:指因悲伤或不满而产生的哀怨之声。
典故解析:
- 炀帝龙舟: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曾多次巡游江南,乘坐龙舟,耗费巨大,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引发民变,隋朝灭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隋炀帝巡游汴河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杨家悲剧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隋炀帝巡游汴河的历史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悲剧。诗中“炀帝龙舟向此行”一句,既是对历史事件的直接描述,也隐含了对隋炀帝奢侈无度的批判。而“三千宫女采桡轻”则进一步以宫女的轻盈划桨,暗示了当时宫廷生活的繁华与虚幻。最后两句“渡河不似如今唱,为是杨家怨思声”,通过对歌声的对比,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杨家的哀怨,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炀帝龙舟向此行”,直接点明了诗中的历史背景,即隋炀帝的龙舟曾经驶过汴河。
- 第二句“三千宫女采桡轻”,通过宫女划桨的轻盈动作,描绘了当时宫廷的繁华景象。
- 第三句“渡河不似如今唱”,通过对比过去的歌声与现在的不同,暗示了历史的变迁。
- 第四句“为是杨家怨思声”,揭示了歌声变化的原因,即杨家的哀怨之声,表达了对杨家悲剧的同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渡河不似如今唱”一句,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
- 象征:“杨家怨思声”象征了杨家的悲剧和哀怨,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隋炀帝巡游汴河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杨家悲剧的同情,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舟:象征着帝王的权力和奢华。
- 宫女:象征着宫廷的繁华和虚幻。
- 怨思声:象征着杨家的悲剧和哀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炀帝”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 “三千宫女采桡轻”中的“采桡”是指什么? A. 采花 B. 划船 C. 采摘 D. 舞蹈
- 诗中提到的“杨家怨思声”是指什么? A. 杨家的欢笑声 B. 杨家的哀怨之声 C. 杨家的歌唱声 D. 杨家的谈话声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泊秦淮》:通过对秦淮河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白居易《长恨歌》:通过对杨贵妃悲剧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同情。
诗词对比:
- 徐凝《汴河览古》与杜牧《泊秦淮》: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河流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