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

时间: 2025-01-17 10:21:51

宵游二万七千人,独坐重城圈一身。

步月游山俱不得,可怜辜负白头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宵游二万七千人,独坐重城圈一身。步月游山俱不得,可怜辜负白头春。

白话文翻译:

夜晚出游的人群多达二万七千人,而我独自坐在重重城池中,被围困于一身。想要漫步月下或游山玩水都无法实现,真是可怜,辜负了这白发的春光。

注释:

  • 宵游:夜晚出游。
  • 二万七千人:形容人数众多。
  • 重城:层层城池,指城市防御严密。
  • 圈一身:被困于一地,无法自由行动。
  • 步月:在月光下散步。
  • 游山:游览山景。
  • 可怜:令人怜悯。
  • 辜负:未能珍惜或利用。
  • 白头春:指年老时的春天,暗喻晚年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凝,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夜晚出游的众多人群与诗人自己的孤独处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束缚。诗中的“独坐重城圈一身”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被困于重重城池中的孤独与无奈。而“步月游山俱不得”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法实现愿望的遗憾。最后一句“可怜辜负白头春”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晚年时光的珍惜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宵游二万七千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夜晚出游的热闹场景,与诗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第二句“独坐重城圈一身”,用“重城”和“圈一身”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束缚。
  • 第三句“步月游山俱不得”,通过“步月”和“游山”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无法实现的遗憾。
  • 第四句“可怜辜负白头春”,用“可怜”和“辜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夸张:第一句中的“二万七千人”是夸张手法,强调了出游人数之多。
  • 对比:通过夜晚出游的热闹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 意象:通过“步月”、“游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宵游”:夜晚出游的热闹场景,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
  • “重城”:层层城池,象征着束缚与限制。
  • “步月”、“游山”:自由自在的生活,象征着诗人的向往。
  • “白头春”:晚年时光,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重城”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热闹 D. 孤独

  2. 诗中的“步月游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 B. 向往 C. 孤独 D. 热闹

  3. 诗中的“白头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白发 B. 晚年时光 C. 春天的景色 D. 白发的老人

答案:

  1. B. 束缚
  2. B. 向往
  3. B. 晚年时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凝的《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但徐凝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凝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凝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有助于理解徐凝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