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石门》

时间: 2025-01-17 10:18:41

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

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

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
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
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出石门时的壮丽景色。高耸的岩层与天空遥相连,绝壁上云雾缭绕。松树低低地垂下,轻轻遮盖着地面;细细的藤蔓像丝线一样悬挂着。石头明亮得像挂着一面镜子,苔藓分布得像一枚枚散落的钱币。我暂时用手中的杖作为龙的象征,想问问在何处才能找到神仙?

注释:

  • 层岩:高耸的岩石。
  • 绝岭:陡峭的山岭。
  • 栖烟:云雾停留的地方。
  • 盖偃:遮盖、倾斜。
  • 藤细弱丝悬:细藤像丝线一样悬挂。
  • 石明如挂镜:石头光亮得像镜子一样。
  • 苔分似列钱:苔藓分布像钱币一样。
  • :指用手杖支撑。
  • 龙杖:象征力量或神秘的手杖。
  • 神仙:指超脱于世俗的神灵或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字观光,号少游,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以骈文和五言诗而闻名,作品多为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

创作背景:

《出石门》创作于骆宾王早期,正值盛唐时期。此时的唐朝正处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诗人常常游历山水,寄情于自然,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出石门》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诗中展现的层岩和绝岭,给人一种雄伟的感觉,而“松低轻盖偃”和“藤细弱丝悬”的描写则增添了几分柔和与宁静,形成了对比。诗人以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山林之中。

另外,诗的结尾以“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引发读者的思考,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渴望。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层岩远接天:描绘高耸的岩石与天空相连。展现了自然的雄伟。
  2. 绝岭上栖烟:云雾在绝壁上停留,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3. 松低轻盖偃:低垂的松树轻轻覆盖,体现了自然的柔和。
  4. 藤细弱丝悬:细藤如丝线悬挂,突显出细腻与精致。
  5. 石明如挂镜:石头光滑明亮,如同镜子,表现了自然的纯净。
  6. 苔分似列钱:苔藓分布如钱币,体现了自然的细腻与生机。
  7. 暂策为龙杖:用手杖暂作龙的象征,暗示梦想与追寻。
  8. 何处得神仙:探问何处能找到理想中的神仙,流露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明如挂镜”,通过比喻使景物更生动。
  • 拟人:如“栖烟”,将自然现象赋予生命,增加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如“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岩:象征高耸与雄伟。
  • 绝岭:代表险峻与挑战。
  • 松树: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藤蔓:代表柔韧与细腻。
  • 石明:象征纯净与真实。
  • 苔藓:寓意生机与财富的象征。
  • 龙杖:象征力量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层岩远接天”描绘了什么? A. 天空的颜色
    B. 高耸的岩石
    C. 云彩的形状
    D. 山谷的深度

  2. 填空题:诗中“藤细弱丝悬”中,藤蔓的形态是__

  3.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对/错)

答案:

  1. B
  2. 像丝线一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骆宾王的《出石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但骆宾王更注重细腻的描写,而王之涣则更注重气势的描绘。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骆宾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