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

时间: 2025-01-17 10:27:26

酌桂陶芳夜,披薜啸幽人。

雅琴驯鲁雉,清歌落范尘。

宿云低迥盖,残月上虚轮。

幸此承恩洽,聊当故乡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
酌桂陶芳夜,披薜啸幽人。
雅琴驯鲁雉,清歌落范尘。
宿云低迥盖,残月上虚轮。
幸此承恩洽,聊当故乡春。

白话文翻译:

在这春夜里,我在韦明府的宅邸中畅饮桂花酒,陶醉在芬芳的夜晚。披着蔓藤,呼唤着幽静的友人。优雅的琴声如同驯服的鲁雉,清脆的歌声飘落在尘世的纷扰中。宿云低垂,似乎要覆盖高空,残月升起在虚无的轮廓上。幸好在这里承蒙恩惠相聚,暂且把酒言欢,庆祝这来自故乡的春天。

注释:

  • :饮酒,斟酒的意思。
  • :指桂花,象征着芬芳和美好。
  • 陶芳:陶醉于芬芳之中。
  • 披薜:披着蔓藤,薜荔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象征幽静。
  • 雅琴:高雅的琴声。
  • 鲁雉:鲁地的雉鸟,象征着优雅和和谐。
  • 范尘:范仲淹的尘世之事,象征繁杂的世俗。
  • 宿云:低垂的云,给人一种压迫感。
  • 残月:即将消失的月亮,象征短暂和流逝。
  • 承恩洽:承蒙恩惠,广泛交流。
  • 故乡春:来自故乡的春天,象征着希望和温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骆宾王(约640年-684年),字观光,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流畅的文笔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夜,在韦明府的宴会上,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愉悦与对故乡春天的思念。诗人在宴会上畅饮,享受春夜的美好,寄托了对友谊和故乡的感慨。

诗歌鉴赏:

骆宾王的《春夜韦明府宅宴得春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美好景象和宴会的愉悦氛围。诗中通过“酌桂陶芳夜”展现了春天的芬芳,酒杯中的桂花酒仿佛将春的气息凝聚于此。接着,诗人用“披薜啸幽人”描绘出一种幽静的意境,似乎在呼唤远方的朋友,共同享受这春夜的清幽与雅致。

“雅琴驯鲁雉,清歌落范尘”两句,优美的琴声和清脆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描绘音乐的和谐美感,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欣赏。接下来的“宿云低迥盖,残月上虚轮”则通过天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柔和的氛围,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

最后两句“幸此承恩洽,聊当故乡春”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故乡春天的怀念。在宴会中,尽管身处他乡,心中却始终挂念着故乡的春天,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更显深厚与感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酌桂陶芳夜:在春夜中品尝桂花酒,沉醉于芳香的氛围。
    • 披薜啸幽人:披着藤蔓,呼唤幽静的朋友,表达对友谊的渴望。
    • 雅琴驯鲁雉:高雅的琴声如同驯服的鸟,象征和谐美妙的音乐。
    • 清歌落范尘:清脆的歌声飘落在尘世中,体现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宿云低迥盖:低垂的云像是要覆盖天空,营造出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 残月上虚轮:残缺的月亮升起在空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短暂。
    • 幸此承恩洽:庆幸能在此相聚,承蒙恩惠,感受到友谊的温暖。
    • 聊当故乡春:借此机会,歌颂故乡的春天,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芬芳比作酒,营造出一种醉人的氛围。
    • 拟人:将琴声和歌声赋予生命,体现出音乐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夜的宴会,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故乡春天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桂花:象征着美好与芬芳,代表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藤蔓:象征着幽静与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雅琴:象征着高雅的文化艺术,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 清歌:象征着纯净的心灵与情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残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酌桂”指的是什么?

    • A. 品尝桂花酒
    • B. 赏桂花
    • C. 种桂花
  2. “雅琴驯鲁雉”中的“鲁雉”象征什么?

    • A. 一种鸟
    • B. 和谐美好的音乐
    • C. 高雅的生活方式
  3. 诗人对故乡春天的感受是什么?

    • A. 思念
    • B. 忘怀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写春天,但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
  • 《静夜思》: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与骆宾王的诗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骆宾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