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得白云抱幽石
重岩抱危石,幽涧曳轻云。
绕镇仙衣动,飘蓬羽盖分。
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
讵知吴会影,长抱穀城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重重的山岩环抱着高耸的石头,幽深的溪涧轻轻地拖曳着白云。周围的仙境似乎在轻轻摇动,像是飘动的仙衣,云雾如同羽毛般轻柔地分开。锦绣般的花朵静静地开放,苔藓的光辉温暖地照耀着叶子。谁能想到,吴会的影子,也在这里长久地铭刻着穀城的文化。
注释:
- 重岩:重重的山岩,形容其巍峨。
- 幽涧:幽深的溪涧,意指静谧而深邃的山涧。
- 仙衣:形容如仙人般的轻盈衣物,暗指云雾。
- 飘蓬:飘动的蓬草,象征轻柔。
- 锦色:华丽的色彩,形容花的美丽。
- 苔光:苔藓的光辉,反映自然的生机。
- 吴会:指古地名,寓意历史的深远。
- 穀城文:指与文化相关的书籍或文物,强调文化的延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骆宾王,字观光,晚号云溪,唐代著名诗人,因其才华横溢而被称为“童子何必”。生于盛唐,骆宾王的作品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隐逸的环境,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在唐代,文人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文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骆宾王的《赋得白云抱幽石》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示了唐代诗歌的高峰。诗中通过“重岩抱危石”开篇,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巍峨壮丽的山水画卷,山岩与溪涧的对比,展现出自然的层次感与深邃感。接着,诗人通过“仙衣动”和“羽盖分”描绘出一种轻盈而梦幻的状态,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仙境,激发人们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在“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中,诗人运用鲜艳的色彩与阳光的结合,传达出春日的生机与盎然。最后一句“讵知吴会影,长抱穀城文”,则引发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古老文化的敬仰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更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展示了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岩抱危石:描绘了巍峨的山岩环绕着高耸的石头,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 幽涧曳轻云:幽深的溪涧中,轻柔的白云随之漂浮,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绕镇仙衣动:四周的仙境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仙人的衣衫飘动,增加了神秘感。
- 飘蓬羽盖分:云雾轻柔地分开,像飘动的蓬草,传达出一种轻盈的美感。
- 锦色连花静:华丽的色彩映衬着静谧的花朵,表达了自然的和谐美。
- 苔光带叶熏:苔藓的光辉温暖着绿叶,象征着生机和生命的延续。
- 讵知吴会影:谁能知道吴地的历史与文化,表达了对往事的感慨。
- 长抱穀城文:长久以来承载着文化的深厚,突显了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进行比喻,增强了诗意。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亲切感。
- 对仗:如“锦色连花静,苔光带叶熏”,增强了诗的音韵美和整齐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岩、幽涧:象征自然的雄伟与深邃,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白云、仙衣:象征轻盈与梦幻,传达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 锦色、苔光:象征生命的美丽与丰富,反映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重岩”指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 A. 山脉
- B. 森林
- C. 河流
-
诗文中“幽涧曳轻云”所表达的意境是什么?
- A. 轻松愉快
- B. 幽静深邃
- C. 热闹非凡
-
“锦色连花静”中“锦色”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颜色的丰富多彩
- B. 颜色的单一
- C. 颜色的暗淡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骆宾王与王维:两者皆以自然为题材,骆宾王更强调色彩和生机,王维则更侧重于宁静与禅意。
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对自然的不同视角和情感表达,提供了更丰富的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