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 / 在狱咏蝉》

时间: 2025-01-17 10:03:28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不堪 一作:那堪)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蝉》
作者:骆宾王〔唐代〕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客思深一作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不堪一作那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白话文翻译

西边的蝉声在唱着,南方的冠帽下,我的思念愈发深沉。
思念的深度让我无法忍受,我的白发映在镜子里,难以对人倾诉心声。
露水重重,蝉儿飞不起来,风声多多,响亮的声音容易沉没。
无人相信我的高洁品德,谁来为我表达内心的情感?

注释

  • 蝉声:指蝉鸣,象征夏季和思乡之情。
  • 南冠:古代士人所戴的帽子,代表身处异乡的游子。
  • 玄鬓:黑发,隐喻年轻时的容颜。
  • 白头吟: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对老年和思乡的吟咏。
  • 露重:指露水重,暗示早晨的寒冷和湿润。
  • 无人信高洁:无人相信我的清白与高尚。

典故解析

  • 白头吟:常用来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
  • :在中国文化中,蝉被视为高洁、孤傲的象征,常用来比喻那些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字观光,号少游,唐初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以骈文见长,作品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常常表达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受到了后世的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

《咏蝉》是在骆宾王被贬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在异乡生活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中通过蝉的吟唱,寄托了他对理想和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咏蝉》通过对蝉鸣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抑郁。诗的开篇“西陆蝉声唱”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蝉声的夏日场景中,蝉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引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催化剂。接下来的“南冠客思深”则点明了诗人身处异乡的身份,南冠象征着他作为士人的身份和责任。然而,思念的深重让他感到苦闷与无奈,尤其是“玄鬓影”和“白头吟”,反映出他对人生流逝的感慨与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全诗通过对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内心的孤独,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最后一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更是将诗人对理想的孤独呼喊,表现出他内心的无奈与对世俗的失望。这种情感的深邃与真挚,使得这首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成为了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陆蝉声唱:西边的蝉声在唱,营造出夏日的氛围。
  2. 南冠客思深:南方的客人思念故乡,思绪愈加深沉。
  3. 不堪玄鬓影:无法忍受自己的白发映在镜子中,暗示对衰老的感慨。
  4. 来对白头吟:难以对人倾诉自己的思念与感受。
  5. 露重飞难进:露水沉重,蝉儿飞不起来,象征着困境。
  6. 风多响易沉:风声多,容易让声音沉没,暗示孤独与被忽视。
  7. 无人信高洁:无人相信自己的高洁品德,反映出对人心的失望。
  8. 谁为表予心:谁来为我表达内心的情感,揭示了孤独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蝉鸣与思乡情感相结合,赋予蝉鸣更深的情感内涵。
  • 对仗:如“南冠客思深”与“无人信高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蝉声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蝉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反映了他在贬谪生活中的无奈与思考。它深刻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面对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孤独,代表追求理想的人。
  • 南冠:代表身份与责任,暗示身处异乡的士人。
  • 白头:象征衰老与时间流逝,反映人对生命的思考。
  • 露重:暗示困境与压迫感,增强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南冠”指的是:
    A. 一种帽子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食物

  2. “无人信高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失望?
    A. 自然
    B. 人心
    C. 理想

  3. “露重飞难进”意指:
    A. 蝉在飞翔
    B. 蝉因露水重而难以飞起
    C. 蝉在枝头栖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咏蝉》和《登高》均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孤独与思考。骆宾王通过蝉鸣寄托思乡之情,而杜甫则通过登高抒发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