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翦梅(赠友人)》

时间: 2025-01-19 19:53:28

远目伤心楼上山。

愁里长眉,别后峨鬟。

暮云低压小阑干。

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瘦倚溪桥梅夜寒。

雪欲消时,泪不禁弹。

翦成钗胜待归看。

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翦梅(赠友人)
作者:吴文英〔宋代〕

远目伤心楼上山。
愁里长眉,别后峨鬟。
暮云低压小阑干。
教问孤鸿,因甚先还。
瘦倚溪桥梅夜寒。
雪欲消时,泪不禁弹。
翦成钗胜待归看。
春在西窗,灯火更阑。


白话文翻译:

远远望去,心中感伤,楼上的山影如同愁苦的眉头,别后你那高高的发髻在我心中萦绕。黄昏的云层低压着小栏杆,让我不禁想问那孤独的鸿雁,你为何先行归去?我瘦弱地倚靠在溪边的桥上,梅花在寒夜中凋零。雪快要融化的时候,我忍不住流下眼泪。剪成的钗子更胜你归来的期待。春天在西窗外,灯火更显得微弱。


注释:

  • 远目伤心:远望令人心伤。
  • 峨鬟:指高高的发髻。
  • 暮云:黄昏时的云朵。
  • 孤鸿:孤独的鸿雁,常用来象征离别。
  • 瘦倚:形容身体瘦弱,倚靠的姿态。
  • 梅夜寒:寒冷的夜晚梅花凋零。
  • 翦成钗:比喻为思念而剪成的发钗。
  • 灯火更阑:灯火渐渐变得微弱。

典故解析:

“孤鸿”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借用鸿雁的迁徙来象征思念和离别;梅花在古诗中常被视为坚韧和高洁的象征,尤其在寒冷的季节中,表现出一种孤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文英,字士英,号瘦云,他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吴文英与友人离别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依依不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愁别绪的普遍关注。


诗歌鉴赏:

《一翦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吴文英通过细腻的描写,把离别的愁苦和对友人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开篇“远目伤心楼上山”便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忧伤的氛围,展现出一种远望所生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更加细腻,通过“愁里长眉”将愁苦化为身体的状态,又通过“别后峨鬟”进一步加强了对友人的怀念。

在全诗的构造上,吴文英运用了许多自然景物来衬托内心情感,尤其是“暮云低压小阑干”一语,既描绘了黄昏的景象,又隐喻了内心的压抑和沉重。随着诗句的推进,孤鸿的出现更是将离别的主题推向高潮,诗人的心情在此时显得更加复杂与深沉。

最后,诗的结尾“春在西窗,灯火更阑”则带有一丝希望,尽管思念和愁苦难以消解,但春天的到来仿佛预示着新的生活和希望的重生。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悲伤中透出一丝温情,展现了吴文英卓越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目伤心楼上山:远望山景使我心中感伤。
  2. 愁里长眉,别后峨鬟:愁苦中眉头紧锁,想念别后的你那高髻。
  3. 暮云低压小阑干:黄昏的云层低压着小栏杆,增添了忧伤的气氛。
  4. 教问孤鸿,因甚先还:想问孤独的鸿雁,你为何先行归去。
  5. 瘦倚溪桥梅夜寒:我瘦弱地倚靠在溪边的桥上,梅花在寒夜中凋零。
  6. 雪欲消时,泪不禁弹:雪快要融化的时候,我忍不住流下眼泪。
  7. 翦成钗胜待归看:剪成的钗子更胜你归来的期待。
  8. 春在西窗,灯火更阑:春天在西窗外,灯火渐显微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比作长眉,形象生动。
  • 拟人:云层低压,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 对仗:如“瘦倚溪桥”、“雪欲消时”,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的愁苦,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高洁与坚韧,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强。
  2. 鸿雁:象征离别与思念,传达出对友人不舍的情感。
  3. :象征寒冷与凋零,暗示内心的忧伤与孤凉。
  4. :象征希望与重生,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孤鸿”指的是什么? A. 一只孤独的鸟
    B. 友人
    C. 自然景象
    D. 一种情感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愁里长眉”表达了诗人对__的感受。

  3. 判断题:诗中的“春在西窗”暗示着希望的到来。 (对/错)


答案:

  1. A
  2. 友人的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桃花扇底江南水》,同样表达离愁别绪。
  • 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思念与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风格更为豪放,吴文英则显得细腻婉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吴文英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一翦梅》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