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发彊中见遗佳篇笔势高妙且从仆求诗以归辄为此数句》
时间: 2025-01-04 12:44: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落落湖边松,浏浏松下风。
泠然入君怀,萧飒诗脾中。
清露泻笔端,一扫浮埃空。
以遗愚参军,仅免按剑凶。
三年耳目昏,此语岂易逢。
亦岂务炳烺,邂逅乃自工。
归囊一钱尽,足用仍三冬。
他年太羹熟,宁俟盐酪供。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的松树下,风轻轻吹拂。
那清冷的气息,沁入你的心怀,
萧条的情怀,激荡在我的诗中。
清晨的露水滴落在我的笔尖,
一扫而去那些浮躁的尘埃。
只为把这佳作留给你,
使我免于心中剑拔弩张的凶险。
三年间耳目昏沉,这样的言语又岂容易相逢?
哪能只求光鲜表面,偶然的相遇才显得珍贵。
我归来时囊中已无一文,却仍能支撑三冬的寒冷。
明年他年再来时,宁愿等盐和酪的供给。
注释
- 落落:形容松树的高大挺拔。
- 泠然:形容清冷的样子。
- 萧飒:形容萧条和飒爽的气息。
- 清露:指清晨的露水。
- 浮埃:浮躁而不真实的东西。
- 愚参军:指作者自己,参军是对自己身份的自谦。
- 耳目昏:形容长时间的沉闷和麻木。
- 炳烺:指光鲜的表面。
- 太羹:指太过熟练的料理。
典故解析
-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常用于表达志向。
- 清露:在古诗中常用以描写清新洁净的事物,象征灵感与创作的源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约1000年-约1050年),字子华,号梅溪,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曾任翰林学士,后转任地方官。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在湖边游玩时,借助自然景物抒发自己的诗情和对生活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诗歌鉴赏
毛滂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开篇以“落落湖边松,浏浏松下风”描绘了湖边松树的高大与风的轻柔,既表现了自然的宁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接下来的“泠然入君怀,萧飒诗脾中”则通过清冷的气息与萧条的感受,传达出一种孤独的诗意。接着,诗人自谦地称自己为“愚参军”,将自己的创作寄托于朋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创作的无奈。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清露、笔端、耳目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清新而富有哲理的意境,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特别是“归囊一钱尽,足用仍三冬”的句子,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表明诗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风骨与气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落湖边松:湖边的松树高大挺拔,象征着坚韧。
- 浏浏松下风:松树下的风轻柔而清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泠然入君怀:清冷的气息沁入心怀,表明内心的孤寂与清醒。
- 萧飒诗脾中:萧条的感受在诗人的创作中激荡,反映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 清露泻笔端:清晨的露水滴落在笔尖,寓意灵感的涌现。
- 一扫浮埃空:将浮躁的尘埃一扫而空,象征内心的澄澈。
- 以遗愚参军:将这佳作留给朋友,体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 仅免按剑凶:表达出一种无奈与防备,反映出世事的复杂。
- 三年耳目昏:三年间的沉闷与麻木。
- 此语岂易逢:这样的言语在生活中难得。
- 亦岂务炳烺:哪能只求表面的光鲜?
- 邂逅乃自工:偶然的相遇才显得珍贵。
- 归囊一钱尽:归来的时候囊中已无一文。
- 足用仍三冬:却能支撑寒冷的冬天,显示出内心的富足。
- 他年太羹熟:明年再来时,宁愿等待食物的供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树与内心的情感相联系,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使情感更为真实。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物质的淡泊,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风骨与气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
- 清露:象征灵感与创作的源泉。
- 湖水: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泠然入君怀”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归囊一钱尽”说明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 A. 追求财富
- B. 物质淡泊
- C. 不在乎生活
-
诗中提到的“清露”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困扰
- B. 创作的灵感
- C. 友情的珍贵
答案
- B. 孤独
- B. 物质淡泊
- B. 创作的灵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毛滂与苏轼:两位诗人都对自然有深刻的描写,但毛滂更关注内心的情感,而苏轼则多表现政治与人生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毛滂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