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追往事)》
时间: 2024-09-19 21:26: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追往事)
作者: 毛滂 〔宋代〕
芳气霏微,薄衣料峭。
何人正倚桃花笑。
流红不出武陵溪,
这回空与春风到。
尊俎全稀,风情终较。
安仁老也谁知道。
碧云无信失秦楼,
旧时明月犹相照。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轻柔而细腻,薄衣裳在寒风中微微颤抖。
谁在桃花树下倚靠,满面春风地微笑?
流淌的桃花瓣不再从武陵溪中飘出,
这一回只能空留春风的到来。
酒宴已经稀少,往日的情感终究难以重现。
安仁的老事谁又能知晓?
碧蓝的天空无信,失去了秦楼的辉煌,
往昔的明月仍在照耀着我。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气霏微:芳香的气息轻轻弥漫。
- 薄衣料峭:薄衣在寒风中感觉凉意。
- 桃花笑:指桃花盛开,似乎在微笑,象征春天的美好。
- 流红:指飘落的花瓣。
- 安仁:指安仁老,即古代的一位隐士,象征隐逸生活。
- 碧云无信:蓝天的云彩没有信任。
- 秦楼:指古代美丽的楼阁,象征繁华与美好。
典故解析:
- 武陵溪:源自《桃花源记》,代表隐逸的世外桃源。
- 秦楼:常用来象征昔日的繁华,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美,号惭愧,宋代词人,擅长词作,尤其在描写山水、田园和人情方面颇有成就。其作品融情入景,风格细腻,常常表达对往事的追忆。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惶惶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自身的感慨,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渴望与追忆。
诗歌鉴赏:
毛滂的《踏莎行(追往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惆怅。首句“芳气霏微,薄衣料峭”描绘了春日的温暖与初春的寒冷对比,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气息。接着“何人正倚桃花笑”引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忆,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然而,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渐渐流露出对往事的感怀。通过“流红不出武陵溪”,诗人表达了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似乎春风再来,却已无法再见流淌的桃花。后半部分“尊俎全稀,风情终较”则转向现实,酒宴的稀少与往日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淡漠。
最后“碧云无信失秦楼”一句,表达了对繁华过往的失落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往昔时光的无尽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气霏微,薄衣料峭:春天的气息轻柔,薄衣在微寒的空气中显得单薄,暗示了春天的初始阶段。
- 何人正倚桃花笑:提问形式,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桃花代表春天的美好。
- 流红不出武陵溪:桃花虽美,却无法再次流淌,象征着逝去的美好时光。
- 这回空与春风到:春风来了,但带来的只是空虚的感觉,与往日的繁华形成对比。
- 尊俎全稀,风情终较:酒宴的稀少,感情的冷淡,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 安仁老也谁知道:隐士的生活无人知晓,暗示隐逸生活的孤独。
- 碧云无信失秦楼:美好的景象消逝,昔日的辉煌已不再。
- 旧时明月犹相照:怀念过去的美好,即使时光流逝,旧时的记忆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与微笑相联系,暗示春天的美好。
- 对仗:如“尊俎全稀,风情终较”形成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词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春日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诗人以自然景象为引,深入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失落感,体现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气:春天的气息,象征生命的复苏与美好。
- 桃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美好与青春。
- 春风:象征希望与新生。
- 武陵溪:隐逸的理想,象征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 明月:古代文化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美好回忆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气霏微”意指什么?
- A. 春天的气息轻柔
- B. 夏天的气息浓烈
- C. 秋天的气息凉爽
-
“流红不出武陵溪”意指什么?
- A. 桃花盛开
- B. 桃花已逝
- C. 桃花飘落
-
“尊俎全稀”中的“尊俎”指的是什么?
- A. 酒宴
- B. 酒器
- C. 食物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与毛滂的《踏莎行》都涉及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李清照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女性特有的柔情;而毛滂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更为广泛的时光流逝之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华诗词大观》
- 《宋代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