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寐见海山异甚作小诗记之》

时间: 2025-01-06 13:28:29

海如黛色深,浪作雪点溅;数峰黄金山,巉绝出水面。

此非想与因,了了目中见。

何时真往游?

浮世付掣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假寐见海山异甚作小诗记之
作者: 陆游 〔宋代〕

海如黛色深,浪作雪点溅。
数峰黄金山,巉绝出水面。
此非想与因,了了目中见。
何时真往游?浮世付掣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的深邃与波浪的美丽,海水如黛色般深沉,浪花如雪点般四溅,映衬着耸立在水面上的黄金色山峰,险峻而美丽。这样的景象并非我凭空想象,而是在我眼前清晰可见。我何时才能真正去游览这美景呢?人生如同电光石火般短暂,令人感慨。


注释

  • 黛色:深青色,常用来形容山水的颜色。
  • 浪作雪点:形容海浪翻涌时溅起的水花,如同雪花一般轻盈。
  • 黄金山:形容山的颜色和辉煌,显示出山体的壮丽。
  • 巉绝:形容山峰高耸、险峻的样子。
  • 浮世:指世俗的生活,带有一定的无常感。
  • 掣电:形容事物迅速而短暂,如同闪电一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风格豪放,情感真挚,作品多关注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陆游身处南宋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他的心中常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陆游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篇,“海如黛色深,浪作雪点溅”,用生动的比喻与形象的描绘,勾勒出海的深邃和波涛汹涌的景象,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接下来的“数峰黄金山,巉绝出水面”,展现了山的巍峨与神秘,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伟力。

诗中“此非想与因,了了目中见”一句,强调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真实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真实体验和情感共鸣。最后两句“何时真往游?浮世付掣电”,则是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远游的渴望,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如黛色深:描绘海的颜色,暗示深邃的情感。
  2. 浪作雪点溅:形象化海浪的状态,表现出动态美。
  3. 数峰黄金山:强调山的美丽与壮观,形成视觉的对比。
  4. 巉绝出水面:突出山的险峻和高耸,增强画面的力度。
  5. 此非想与因:表达对眼前景象的清晰感受,非虚构。
  6. 了了目中见:强调所见之景真实可感。
  7. 何时真往游?:表达对游览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8. 浮世付掣电:人生短暂,像闪电一样一瞬即逝,充满哲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比作黛色,浪花比作雪点。
  • 对仗:如“黄金山”与“巉绝”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广阔、深邃的自然力量。
  • :象征坚韧与高远的理想。
  • :象征变化与动感的生活。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联系,显示出陆游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海如黛色深”形容的是: A. 海水的颜色
    B. 天空的颜色
    C. 山的颜色

  2. “何时真往游?”表达了诗人的: A. 对旅行的期待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自然的向往

  3. “浮世付掣电”中的“掣电”比喻的是: A. 人生的短暂
    B. 自然的力量
    C. 旅行的快乐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感慨。
  • 《春望》:杜甫的《春望》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国事的忧患。

诗词对比: 陆游的“假寐见海山异甚”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意象上都体现了自然的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陆游的诗更强调对人生的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陆游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