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展风转,层台气寒。
高云敛色,遥露已团。
式诏司警,言戾秋峦。
轻觞时荐,落英可餐。
白话文翻译:
月光渐渐明亮,风也开始转凉,
高空中的云彩收敛了色彩,远处的秋露已经聚集。
我奉命侍从,言辞中透出对秋山的怨恨。
轻轻举起酒杯,时常献上,落英如美食般可口。
注释:
- 月展:月光变得更加明亮。
- 风转:风向和强度的变化,暗示天气渐凉。
- 层台:指高耸的台楼或平台。
- 气寒:气候寒冷。
- 高云敛色:高空中的云彩收敛光彩,意指秋天的来临。
- 遥露已团:远处的露水已经聚集,暗示清晨的寒冷。
- 式诏司警:奉命侍从,进行警戒和劝诫。
- 言戾秋峦:言辞中透露出对秋天山峦的怨恨。
- 轻觞时荐:轻轻举起酒杯,随时献酒。
- 落英可餐:落下的花瓣仿佛可以食用,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子良,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并且在情感表达上具有一定的深度。
创作背景:
《九日侍宴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这个节日有着登高望远、饮酒赏菊的传统,诗人以此为背景,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怀以及对友人相聚的珍惜。
诗歌鉴赏:
《九日侍宴诗》是一首极具秋意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月光、秋风、云彩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开篇的“月展风转,层台气寒”直接引入了秋天的特征,层台的寒气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紧接着“高云敛色,遥露已团”通过描写高空的云彩与露水,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秋日清晨的宁静场景。
在感情方面,诗人提到“式诏司警,言戾秋峦”,可以看出他在宴会中有所顾虑,可能是对即将到来的寒冬和生命的无常产生的忧虑。最后以“轻觞时荐,落英可餐”来结束,表达了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依然要珍惜与朋友的相聚,享受眼前的美好。整体来看,诗歌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友情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展风转: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月光明亮,风开始转凉的情景。
- 层台气寒:层层台楼之上,气候逐渐寒冷,暗示季节的变换。
- 高云敛色:高空的云彩因季节的变化而收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 遥露已团:远处的露水已经聚集,表现出清晨的寒意。
- 式诏司警:诗人身为侍从,履行职责,反映出对秋天的警惕。
- 言戾秋峦:言语中流露出对秋天山峦的怨恨,暗示心中的忧虑。
- 轻觞时荐:轻轻举杯,时常敬酒,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 落英可餐:落下的花瓣如同食物,传达出秋天的丰盈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英比作美食,表现自然的美好。
- 拟人:高云敛色,赋予云彩以情感,增加诗意。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秋天的景致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明亮与希望,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秋风:代表着季节的变迁,带来寒意与感伤。
- 高云:象征着遥远与梦想,同时也暗示着孤独。
- 露水:象征清新与纯洁,反映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轻觞时荐”中的“觞”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食物
C. 酒
D. 诗歌 -
诗人对秋天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忧伤
C. 无所谓
D. 愤怒
答案:
- C. 秋天
- A. 酒杯
-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但更为沉重,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的感叹。
- 《月下独酌》(李白):则强调了个体在自然中的孤独与自由,表现出与《九日侍宴诗》的情感基调的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