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毛崇夫司直》

时间: 2025-01-01 13:57:20

春到深时味更长,草晴胜似杂花香。

清阴渐次迷天绿,白发依稀照领光。

逐妇墙鸠知雨近,生儿梁燕补巢忙。

擘笺谩记今朝景,朝路归时肯易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到深时味更长,
草晴胜似杂花香。
清阴渐次迷天绿,
白发依稀照领光。
逐妇墙鸠知雨近,
生儿梁燕补巢忙。
擘笺谩记今朝景,
朝路归时肯易忘。

白话文翻译

春天深处,气味更加浓厚,
阳光明媚的草地,胜过杂花的芬芳。
清幽的阴影逐渐迷离了天空的绿色,
白发在阳光下隐约照耀着我的衣领。
墙上的鸠鸟知道雨季将至,
燕子在梁上忙着筑巢,生育后代。
我随意在纸上记录下今天的景象,
却不知回家的路是否容易忘记。

注释

  • 逐妇:指在墙上筑巢的鸠鸟,表示有雌鸟在活动。
  • 墙鸠:即墙上的鸠鸟,象征着即将来临的雨季。
  • 生儿梁燕:指燕子在梁上忙于育雏的情景。
  • 擘笺:指在纸上写字,记录景象。
  • 肯易忘:表示归家的路途并不易忘,是一种对日常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明,号华阳,宋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他的诗歌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见长,语言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的重视。

诗歌鉴赏

本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与人们的生活状态。首联“春到深时味更长,草晴胜似杂花香”,通过对春日气息的描写,强调了春天的丰盈与草地的清新,暗示生活的美好。接着,诗人用“清阴渐次迷天绿”描绘出浓郁的春色,将自然景色与人们的情感交织在一起。

中间部分提到“逐妇墙鸠知雨近”,引入了鸟类的活动,象征着春天的繁忙和生命的延续,同时也暗示着季节的变化。结尾两句“擘笺谩记今朝景,朝路归时肯易忘”,则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留恋与对生活的深思,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独特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到深时味更长:春天已经深了,气味变得更加浓厚,暗示春天的魅力在增加。
  • 草晴胜似杂花香:晴天的草地散发的香气胜过杂花的芬芳,显示出自然的多样性和草地的生机。
  • 清阴渐次迷天绿:清幽的阴影逐渐迷离了天空的绿色,表现出春天的宁静与和谐美。
  • 白发依稀照领光:白发在阳光下隐约照亮衣领,带有自我反思的意味。
  • 逐妇墙鸠知雨近:墙上的鸠鸟活动,预示着雨季即将来临,象征着生活的变化。
  • 生儿梁燕补巢忙:燕子在梁上忙着育雏,表现出春天生命的延续。
  • 擘笺谩记今朝景:随意在纸上记录下今天的景象,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朝路归时肯易忘:回家的路途并不容易忘记,表现出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气味与杂花的香气进行对比,突出春天的美好。
  • 拟人:墙鸠和燕子的活动赋予了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珍惜当下、感悟生活的深刻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草地: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繁荣。
  • 墙鸠: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生活的忙碌。
  • 燕子: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家庭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墙鸠”指的是什么?

    • A. 只会鸣叫的鸟
    • B. 在墙上筑巢的鸠鸟
    • C. 其他鸟类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春天和生活的感悟
    • C. 对历史的回顾
  3. “草晴胜似杂花香”中的“草晴”意指?

    • A. 天气晴朗的草地
    • B. 一种草的名字
    • C. 雜花的香气

答案

  1. B. 在墙上筑巢的鸠鸟
  2. B. 对春天和生活的感悟
  3. A. 天气晴朗的草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张镃《呈毛崇夫司直》杜甫《春望》:两者均以春天为背景,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张镃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强调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