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表兄刘东玉提干挽诗二首》 作者: 张镃 〔宋代〕
襁褓予多疾,三年托谓阳。
未能看击罋,常是戏登床。
转首尘埃里,惊心岁月长。
挽兄赍志去,倾泪人诗章。
白话文翻译
我在襁褓中多病,三年来一直希望能见到阳光。
无法看见你在游戏中,常常是在床上玩耍。
回首看去,满是尘埃,岁月真让人心惊。
为你送别,兄弟承载着理想离去,泪水倾洒在诗篇之上。
注释
- 襁褓:用布包裹婴儿的意思,此处指作者年幼时的状态。
- 疾:疾病,指多病。
- 阳:这里指的是阳光,象征光明与希望。
- 罋:罋是一种陶器,常用于盛水或盛食物。
- 尘埃里:比喻混沌与苦涩的生活环境。
- 赍志:带着理想与志向。
- 倾泪:流泪,表示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约1086-1135),字君穆,号臞庵,宋代抒情诗人,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张镃失去表兄刘东玉之际。刘东玉是一位有理想和抱负的人,他的离世使得作者感到深深的悲痛与惋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表兄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表兄刘东玉提干挽诗二首》是一首沉重的挽歌,张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表兄的追忆与哀伤。开篇提到“襁褓予多疾”,通过回忆自己幼年时的多病,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接着用“未能看击罋”暗示自己对表兄的怀念,虽然不能亲自见面,但依然在心中想念。
“转首尘埃里,惊心岁月长”,这句以“尘埃”象征生活的苦涩与无奈,转眼间岁月已逝,让人感到心惊。最后两句为全诗的高潮,表达了对表兄理想的追随和自己无尽的泪水,诗人在送别时的情感愈显浓烈,流露出对往昔的眷恋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词句简练,展现了张镃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襁褓予多疾:叙述了自己幼年多病的经历,暗示生命的脆弱。
- 三年托谓阳:表达了期盼与希望,三年间的等待似乎是对光明与健康的渴望。
- 未能看击罋:无法面对现实的无奈,暗指与表兄的距离。
- 常是戏登床:回忆幼时的游戏,表现出对简单快乐生活的向往。
- 转首尘埃里:转身看去,生活的苦涩与艰难令人心痛。
- 惊心岁月长:岁月如流,令人感到无尽的惆怅与担忧。
- 挽兄赍志去:告别表兄,带着理想与希望,表现出对表兄的敬重。
- 倾泪人诗章:流下的泪水化作诗篇,表达了深切的哀伤与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尘埃”来象征生活的艰难,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转首尘埃里,惊心岁月长”,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表兄的追忆为主线,表现了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希望的执着追求。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襁褓:象征幼年与脆弱。
- 阳光: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光明。
- 尘埃:象征生活的困苦与无奈。
- 泪水:象征悲伤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襁褓”指的是:
A. 婴儿的包裹
B. 游戏的场所
C. 生活的艰难
D. 书本 -
“倾泪人诗章”主要表达了作者的:
A. 欢喜
B. 失落与怀念
C. 对未来的渴望
D. 对友情的珍视 -
整首诗主要的情感基调是:
A. 幽默
B. 悲伤与惆怅
C. 轻松愉快
D. 迷茫与无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张镃的《表兄刘东玉提干挽诗二首》更为沉重,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亲人的深切怀念;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体现一种洒脱与豪情。两首诗都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评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