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

时间: 2025-01-16 22:30:37

直不为楹圆不轮,斧斤亦复赦渠薪。

数株连碧真成菌,一胫空肥总是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榕树
作者:杨万里 〔宋代〕

直不为楹圆不轮,斧斤亦复赦渠薪。
数株连碧真成菌,一胫空肥总是筋。

白话文翻译

这棵榕树的树干不为了成为柱子而圆润,也不为成为车轮而平整。即使斧头和锯子也不会放过它的树枝。几株榕树连在一起,真像一团青色的菌类;它的一根根支撑,空中肥大,实则都是筋。

注释

  • :指树干的形状,表示直立。
  • :用于建筑的柱子。
  • :车轮,强调树的形状不为某种用途而改变。
  • 斧斤:斧头和锯子的合称,指砍伐树木的工具。
  • :宽恕,放过。
  • 渠薪:树木的枝干也可以用作柴火,暗指对榕树的利用。
  • :这里指的可能是榕树的繁茂,形容其茂密、连绵的样子。
  • :树枝的意思,在这里比喻树的结构。
  • 空肥:虽然看起来肥厚,但实际上是由筋组成,强调其外表与实质的不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颇具田园风格,深受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常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榕树》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诗人有更多的时间与自然亲密接触。榕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象征着坚韧与生机,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思考和感悟。

诗歌鉴赏

《榕树》是一首描写榕树的诗,表面看似简单,实则深藏哲理。杨万里通过榕树的形象,表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坚韧。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榕树的外形特征,强调其不拘一格,既不为建筑材料而圆润,也不为轮子而平整,反映出一种桀骜不驯的个性。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榕树的生长状态,几株树木连在一起,形成一片青色的“菌”,生机盎然,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

诗中还蕴含了对榕树生长方式的思考,树的外观虽然庞大肥厚,实则内里丰富的结构却是由筋构成,这一比喻让人联想到生命的深层次意义。杨万里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这首诗虽短小,却极具力量,令人反思自然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直不为楹圆不轮:树干直立,不为建筑柱子而圆润,也不为车轮而平整,强调榕树的独特形态。

  2. 斧斤亦复赦渠薪:即使是斧头和锯子也不会放过它的枝干,说明榕树在生活中依然遭遇砍伐,却依然顽强生存。

  3. 数株连碧真成菌:几株榕树连在一起,像一群青色的菌类,形象生动,描绘出榕树的繁茂景象。

  4. 一胫空肥总是筋:虽然树的外观肥厚,但实质上是由筋构成,反映出外表与内在的对比,暗示生命的真实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榕树比作青色的菌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榕树的茂盛。
  • 对仗:诗中的对仗工整,如“斧斤”与“渠薪”,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榕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顽强与生机,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热爱。强调在生活中,外表并不代表内在,生命的韧性与顽强是值得尊重和珍惜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榕树:象征坚韧、顽强生命力,表现出自然的伟大。
  • 斧斤:代表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暗示自然界的脆弱。
  • 青色:代表生机与活力,体现出生命的蓬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榕树》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斧斤”指的是什么?

    • A. 工具
    • B. 自然
    • C. 建筑
  3. 诗中“数株连碧真成菌”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榕树的繁茂
    • B. 榕树的衰老
    • C. 榕树的孤独

答案

  1. B. 杨万里
  2. A. 工具
  3. A. 榕树的繁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晓》 — 孟浩然

诗词对比

《静夜思》《榕树》都是描绘自然的诗作,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较为细腻;而后者则侧重于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形式上更加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