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小溪至新田四首
原文展示:
懊恼春光欲断肠,
来时长缓去时忙。
落红满路无人惜,
蹈作花泥透脚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春天的美好让人心痛,来时缓慢而舒适,离去时却匆忙而急促。道路上满是落花,却没有人去珍惜它们,踩在花瓣上,留下的是花香透过脚底的清新。
注释:
- 懊恼:心中烦恼、忧愁。
- 欲断肠:形容心情悲切,像要断了肠子一样。
- 长缓:指来时行走的缓慢。
- 去时忙:指离开时的匆忙。
- 落红:指落下的花瓣,通常是指春天花开的美好景象。
- 无人惜:没有人去珍惜。
- 蹈作:踩踏。
- 花泥:花瓣落在地上,形成的泥土。
- 透脚香:形容花香透过脚底,令人感到清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身处战乱和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内心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春天的景象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悲伤。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小溪至新田四首》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流逝与诗人内心的惋惜。开篇以“懊恼”二字直抒胸臆,令人感受到春光如流水般匆匆而逝,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伤感。诗人通过对比“来时长缓”与“去时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似乎在感叹美好的时光总是来得缓慢,而离去却是那样的迅速。
“落红满路无人惜”,此句更是将失落与惋惜推向高潮,满地的落花,无人去珍惜,暗喻了美好的事物常常被人忽视。最后一句“蹈作花泥透脚香”,则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虽然落花满地,但花香依然透过脚底,带来一丝清新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与执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优美,展现了诗人敏感细腻的心灵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懊恼春光欲断肠:表达了诗人因春光流逝而产生的强烈情感,仿佛心都要断了。
- 来时长缓去时忙:对比春天的来临与离去,强调时间的珍贵和无常。
- 落红满路无人惜:落花满地,象征着美好与逝去,暗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不珍惜。
- 蹈作花泥透脚香:强调尽管落花无人珍惜,但花香依旧存在,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享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来时长缓”和“去时忙”的对比,突出时间流逝的无奈。
- 象征:落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拟人:花泥透脚香,赋予花香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以春光的流逝为主线,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光:象征美好与生机。
- 落红: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花泥: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自然的气息。
- 脚香:象征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感受是: a) 高兴
b) 惋惜
c) 平淡 -
诗中“落红满路无人惜”意指: a) 大家都很珍惜落花
b) 美好的事物常常被忽视
c) 路上有很多人 -
诗中的“蹈作花泥”表现了: a) 诗人的忧虑
b) 诗人对自然的享受
c) 诗人的愤怒
答案:
- b) 惋惜
- b) 美好的事物常常被忽视
- b) 诗人对自然的享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较,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对春光流逝的惋惜,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孤独的思索与对饮酒的享受。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的个人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